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為網絡信息上好“保護鎖”(網上中國)

本報記者  李嘉寶
2022年11月09日05:3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在2022年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網絡安全博覽會上,一家參展企業代表演示反詐知識VR互動體驗項目。
  新華社記者 劉軍喜攝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互聯網已成為生產生活的新空間。在數字社會生機勃勃的同時,網絡安全風險隱患也逐漸增多。信息泄露、網絡詐騙、網絡謠言等事件提醒人們,亟須筑牢網絡安全的屏障。

  

  數字時代的一道“必答題”

  近日,河南某中學的網絡課堂遭到黑客入侵,“闖入者”肆意發泄負面情緒,擾亂教學秩序。針對該網絡暴力事件,公安機關已進行立案偵查。

  在數字時代,互聯網在帶來種種便利的同時,也存在信息安全風險。從個人信息泄露、網絡詐騙,到網絡暴力、網絡攻擊等,伴隨萬物互聯而生的風險互聯,不僅威脅每個人的生活,也威脅著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乃至國家安全。如何為網絡與信息安全上一把“保護鎖”,是數字時代的一道“必答題”。

  今年4月,國家網信辦曝光了6起電信網絡詐騙典型案例,給人們敲響警鐘。例如:江西省受害人洪某下載了一款仿冒APP,受到“額度高”“利息低”等表述誘導,多次轉賬被騙5萬元﹔浙江省受害人郭某接到冒充派出所民警的詐騙分子,要求他登錄仿冒的某公安局官網查看立案信息,合計被騙50余萬元。

  國家網信辦有關負責人表示,利用APP進行詐騙已成為電信網絡詐騙案件的主要犯罪手段之一,約佔整體案發量的六成。其中網絡兼職刷單、快速貸款等詐騙APP較多,特別是一些仿冒各大銀行和金融平台的APP具有較大迷惑性和欺騙性。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實施5周年。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認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居家辦公、遠程學習成為人們的長期習慣,網絡環境開放、用戶角色增加、防護邊界擴張等帶來各類新的安全風險。此外,5G商用推進工業互聯網發展,企業內外網關聯增加了工業互聯網安全風險﹔智慧城市、物聯網和車聯網在開啟萬物互聯的同時,也讓城市安全成為備受重視的話題。

  用法律法規筑牢“防火牆”

  1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施行1周年。近期,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APP以強制、誘導、詐欺等惡意方式違法違規處理個人信息的行為,國家網信辦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行為認定方法》等法律法規規定,依法查處135款違法違規APP,廣大網友拍手叫好。國家網信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始終堅持依法管網、依法治網,持續強化個人信息保護領域日常監管,不斷加大執法工作力度,堅決維護人民群眾個人信息合法權益。

  從《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的施行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頒布實施,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的出台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的制定,在數字經濟發展和法治建設進程中,有關網絡與信息安全保障的法律制度逐步建立並不斷發展完善。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張新認為,一系列配套法規規章以及相關實施標准的出台,形成了有中國特色的網絡安全、數據與信息保護法律體系,對維護國家安全、網絡主權以及保護公民權利,推動數據流動應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2014年以來,國家網信辦等部門連續9年在全國范圍內舉辦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活動,有力推動全社會網絡安全意識和防護技能的提升。

  各地推出新舉措,推動網絡安全普法宣傳“入腦入心”。在深圳,來自美團、餓了麼等不同平台的騎手組成了一支“網絡安全騎手志願服務隊”,外賣員們利用流動配送的職業優勢,發放宣傳手冊、“反詐餐巾紙”等,成為宣傳網絡安全法律知識的“輕騎兵”。在杭州,市公安局聯合媒體共同發起“反詐線索征集令”活動,在線征集網友各種防騙經驗智慧,並評選出“杭州民間反詐達人”,讓防止網絡電信詐騙的普法宣傳更接地氣。在昆明,當地網信部門動員新媒體平台等多方力量,通過表演“防騙快板書”、制作反詐短視頻等,宣講網絡反詐常識和典型案例。

  多方合力當好“守門人”

  能查到泄露時間、電子設備等信息的打印紙,保障金融、電力等基礎設施安全的量子加密技術,守護公民人身財產安全的大數據反詐系統……近日,在2022年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網絡安全博覽會上,一系列保障網絡安全的科技成果令人耳目一新。

  “利用現在的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可以對詐騙信息等網絡安全隱患進行標記、分析和處理。通過法律和技術相結合的手段,在個人隱私保護和數據安全領域,中國開展了富有成效的工作。”中國網絡空間安全協會副理事長錢磊表示。

  網絡與信息安全保護是一場持久戰。專家指出,除了筑牢法律、技術“防火牆”,各方主體都應自覺成為信息安全衛士,不僅維護自身數字權益,更要提高網絡與信息安全的整體保障水平。

  國家網信辦要求各類網站平台特別是具有社交屬性的相關平台嚴格落實企業責任,加強涉詐信息處置,堅決把好第一道關﹔手機廠商、安全廠商、瀏覽器廠商等要積極接入互聯網預警勸阻平台,應接盡接、不留死角,織密預警勸阻網絡,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為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貢獻力量。

  北京京師事務所律師孟博建議:“對網友來講,要提升信息保護意識,規范操作,保護好自己的信息安全,做到不輕信陌生來電、不輕易點擊不明鏈接和二維碼、不輕易轉賬。”

(責編:趙欣悅、岳弘彬)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