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財經觀察: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 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
開放是當代中國的鮮明標識。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依托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以國內大循環吸引全球資源要素,增強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聯動效應,提升貿易投資合作質量和水平。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准等制度型開放。
十年來,中國構建面向全球的高標准自由貿易區網絡﹔加快推進自由貿易試驗區、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共建“一帶一路”成為深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和國際合作平台……中國已成為1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伙伴,貨物貿易總額居世界第一,吸引外資和對外投資居世界前列,形成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格局。
黨的二十大代表和業內專家表示,新征程上,堅定不移全面擴大開放,不斷以中國新發展為世界提供新機遇,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必將為繪就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生動畫卷貢獻更多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自貿試驗區帶動高水平開放
截至8月底,存續市場主體已突破200萬戶﹔上半年貨物貿易同比增長56%,實際利用外資15.9億美元,同比增長67.4%,一批大型跨國企業落戶……《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實施以來,海南自貿港不斷取得驕人成績。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快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實施自由貿易試驗區提升戰略,擴大面向全球的高標准自由貿易區網絡。
展望未來發展,海南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沈丹陽在二十大新聞中心第三場集體採訪上表示,一方面,是要緊鑼密鼓爭取在2025年底前適時啟動海南全島封關運作,在海南全島全面實施“一線放開、二線管住”的管理制度﹔另一方面,要繼續聚焦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強化制度集成創新,推進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取得新進展、獲得新成效。
商務部研究院副院長崔衛杰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表示,自由貿易試驗區是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重要樞紐,對推動內外貿一體化發展發揮著重要的引領和示范作用。
崔衛杰表示,一方面,自貿試驗區發揮制度創新優勢,可以在健全法律法規體系、完善監管體制、加強規則對接、促進標准認証銜接和推進同線同標同質等方面先行先試,率先落地實施有關政策制度措施﹔另一方面,自貿試驗區通過發揮改革開放新高地的引領和示范帶動作用,為全國內外貿融合發展探索新模式。與此同時,自貿試驗區通過把制度創新的成果和最佳實踐案例在國家和地方層面復制推廣,使自貿試驗區相關制度創新紅利在更大范圍內得到釋放。
以制度型開放帶動高質量發展
10月9日,中國人民銀行宏觀審慎管理局刊發題為《堅持改革開放和互利共贏 人民幣國際化穩步推進》的文章指出,推動金融市場向全面制度型開放轉型,提高人民幣金融資產的流動性。進一步簡化境外投資者進入中國市場投資流程,豐富可投資的資產種類,便利央行類機構配置和持有人民幣資產。
北京首家外資法人銀行德意志(中國)獲得公開市場一級交易商資格和銀行間債券市場主承銷資格﹔外資信用評級機構標普、惠譽,全國首家外資支付機構貝寶支付、全國第二家個人征信機構朴道征信相繼落地北京,人民幣國際投貸基金獲批在京設立﹔中信建投証券和中金公司2家証券公司獲得結售匯業務資格……北京“兩區”建設兩年多來,金融市場開放程度不斷擴大。
崔衛杰表示,推動制度型開放,是我國推動優勢轉化、構建國際合作競爭新優勢的客觀需要,符合當前以服務業和服務貿易開放為主的新特點,也符合當前國際經貿規則發展新趨勢。在此背景下,需要我國加快推進規則、規制、管理和標准等制度型開放,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提升全球要素資源配置水平,增強穩產業鏈供應鏈能力,助力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
可以看到,近年來,我國通過增設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扎實推進自由貿易試驗區和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為各類市場主體參與國際合作提供高水平開放平台﹔通過深入實施外資准入負面清單,擴大鼓勵外商投資范圍,優化外資促進服務等措施,進一步穩定外商投資信心﹔通過全面實施《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推動同更多國家和地區商簽高標准自由貿易協定,積極推進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和《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進一步展示了我國把握經濟全球化發展大勢、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的決心。
“黨的二十大報告進一步強調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准等制度型開放,成為未來五年甚至更長時期我國推動高水平開放的重要內容。”崔衛杰說。
在深化開放中推進“雙循環”
十年來,我國內外貿一體化程度穩步提升,內外貿市場規模日益壯大,我國成為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和第一貨物貿易大國。我國逐步建立與國際經貿規則體系相銜接的國內經濟管理體制,內外貿的法律法規不斷健全,內外貿市場准入和貨物跨境流動障礙大幅減少,公共服務不斷完善。
“推動內貿外一體化發展既是商務工作發展的內在要求,更是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必然要求。國家陸續出台內貿外一體化發展的政策措施,是商務領域更好地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大舉措。”崔衛杰表示,新發展格局的提出使雙循環的主次和相互關系更趨明確,在更加強調自身高質量發展、強調國內統一市場建設的同時,也更加強調內外政策制度的協調一致性,這也必然要求內外貿政策制度和發展實踐的協調一致。因此,內外貿一體化發展是新發展格局要求的內外政策制度協調的直接體現。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中國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堅定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不斷以中國新發展為世界提供新機遇,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更好惠及各國人民。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趙辰昕在二十大新聞中心第一場記者招待會上表示,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潮流不可逆轉,任何國家都無法關起門來搞建設,中國也早已同世界經濟和國際體系深度融合,同全球很多國家的產業關聯和相互依賴程度都比較高,內外需市場本身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積極利用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為促進市場經濟建設、豐富市場供給、帶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培育國際競爭新優勢、全面提升綜合國力創造了條件,有力改善了我國生產要素質量和配置水平,促進了國內大循環效率和質量提升。
“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特別是基於我國比較優勢變化,審時度勢作出的重大決策,將為實現中國經濟長遠發展、為促進世界經濟穩定復蘇注入持久動力。構建新發展格局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不是封閉的國內單循環﹔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絕不是關起門來封閉運行,而是通過發揮內需潛力,使國內市場國際市場更好聯通。”二十大新聞發言人孫業禮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