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共話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 “2022人民財經高峰論壇”在京舉辦

人民網記者 杜燕飛
2022年12月29日17:49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近期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做好明年經濟工作,要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扎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12月29日,人民網主辦的“2022人民財經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辦。本屆論壇以“領航中國——走好‘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為主題,邀請政產學研的各界嘉賓,參與大會致辭、主旨發言、圓桌論壇等環節,解讀黨的二十大精神,圍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洞察經濟發展規律、把握時代發展大勢、探討未來發展前景。

以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必須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量的合理增長,以高質量發展不斷做大、做強中國經濟,鞏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物質技術基礎。”第十一屆、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建中央原主席陳昌智表示,要用新發展理念書寫中國式現代化時代答卷,堅持以問題導向補高質量發展短板,把維護國家安全貫穿在發展的各領域、全過程,做實做好改革發展穩定的各項工作。

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工商聯原主席王欽敏認為,堅持高質量發展,關鍵在於辦好自己的事,要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有助於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有助於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推進城鄉融合和區域協調發展,有助於構建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和國土空間體系。

生態環境部副部長、黨組成員趙英民表示,建設美麗中國,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宏偉目標,也是推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的戰略路徑。要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治理,統籌產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實現高效能治理。

“今年已完成水利建設投資10085億元,累計吸納就業人數236萬人,拉動了上下游相關產業發展,為穩增長、穩就業發揮了重要作用。”水利部副部長、黨組成員劉偉平說,水利部將加快構建高質量現代化水利基礎設施體系,提升水旱災害防御能力、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能力、水資源優化配置能力、大江大河大湖生態保護治理能力,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力量。

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秘書長彭華崗表示,國有企業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基石。要以高質量發展為首要任務,謀劃和推進新一輪國企改革專項行動,完善中國特色現代公司治理,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發揮國有經濟主導作用和戰略支撐作用,當好中國式現代化實踐的“奮斗者”和“趕路人”。

“氣象事業是服務人民群眾、服務經濟社會各行各業的基礎性事業。”中國氣象局黨組書記、局長庄國泰認為,氣象部門將強化現代氣象基礎支撐,加大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力度,夯實氣象科技基礎研究,深化氣象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完善氣象設施裝備體系,推進數字氣象建設和氣象預報智能化,不斷提升氣象信息化水平。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新聞發言人、住房改革與發展司司長王勝軍說,住房城鄉建設一頭連著高品質生活,一頭連著高質量發展,責任重大。全國住建系統要努力讓人民群眾住上更好的房子,努力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努力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努力提供高品質的建筑產品。

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韓永文看來,要使14億多人整體邁進具有新時代中國特質的現代化,關鍵是實現共同富裕,而根基是長期保持經濟高效率與高質量發展。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發展實體經濟上,形成自主自強、有機完整的內在大循環,並使我國經濟在暢通國內循環的基礎上更好地融入國際循環。依托龐大的內需市場,高質量推動經濟內生循環發展,做大並切好蛋糕,提高居民消費能力。

“推進鄉村振興,要守住國家糧食安全和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兩條底線,擴大農村消費需求,這是拉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保障,也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鄉村振興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原農業部副部長尹成杰建議,要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和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加快發展農村新型集體經濟,發展農村新型經營主體,發展農村社會化服務,發展適度規模經營。

“國家現代化必須以經濟體系現代化為支撐,經濟體系現代化需要實現產業現代化,產業現代化的核心是科技和人才現代化,科技創新將是我國經濟體系現代化的重要動力。”國務院參事、中國銀保監會原副主席王兆星認為,經濟體系的現代化,需要金融現代化作為支撐。金融要以支持科技創新為己任,更加有效籌集資金,更加精准配置資金,引導資源向現代產業體系集聚,為加快產業現代化賦能。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院長莫榮表示,收入分配是經濟社會發展中一項根本性、基礎性制度安排,要准確理解“就業是民生之本”“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這一新理念新目標,促進就業優先政策不斷升華。健全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安全規范、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

“我們要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以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洪俊杰建議,以創新發展支撐高水平對外開放,深化制度模式與貿易業態的創新,利用好全球數字化轉型的契機,培育貿易新的綜合優勢。以協調促進平衡充分發展,形成東西互濟、陸海連通的開放新格局。

以產業數字化助推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

在主旨演講環節,談及如何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京東集團副總裁、京東雲事業群總裁高禮強表示,通過數字化手段對產業鏈、供應鏈高效管理,實現信息共享、數據交互、業務協同,是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必經之路。產業數字化下一站是數智供應鏈,產業互聯網要以數智供應鏈技術解決高復雜產業協同場景,以數智供應鏈為基礎,加速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進程。

“我國是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巨大的市場消費能力和結構化的市場消費層級,為科技行業的創新提供了強大的市場動力和最佳實踐場所。”OPPO副總裁、中國區總裁劉波認為,要堅持以用戶為中心,堅持精品戰略,推動產業鏈升級﹔堅持自主研發,堅持底層技術創新,勇於邁進研發的“深水區”,敢於啃科技“硬骨頭”。

在用友集團副總裁郭金銅看來,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元宇宙的發展,數字化世界已經來臨,軟件是數字經濟時代商業創新的核心競爭力。隨著數智技術發展,軟件的形態已發展成為雲服務形態。實現數智化轉型升級,成為新時期數智企業創新發展必由之路,也是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必由之路。

“科技創新是高質量發展重要支撐,要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以科技創新創造美好生活。”優必選科技首席品牌官譚旻表示,面向未來要抓住以人工智能、機器人為核心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推進核心科技攻關和應用落地,力爭在第四次工業革命浪潮中搶佔先機。

以數字經濟打造美好生活“新場景”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

在圓桌論壇環節,圍繞“創新引領打造美好生活‘新場景’”主題,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原副院長何建華表示,創新驅動是實現高質量發展、創造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創造美好生活的關鍵在於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尤其是發展快速的工業互聯網基礎上的智能制造,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將推動我國從制造大國走向制造強國。

“數字經濟是企業轉型升級的捷徑,是技術創新突破的重要方式,也創造了很多具備市場前景的創新應用。”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認為,無論是產品、技術、應用、模式和業態創新,還是生態創新,數字化是中國經濟發展必經之路,也是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水滴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沈鵬,零跑汽車創始人、董事長朱江明,蒙牛集團副總裁魏薇,小糊涂仙酒業集團董事、副總裁梁國杰,趣丸科技副總裁、總編輯任少峰,斑馬智行CMO成力分享了各自領域轉型升級新實踐。他們認為,當前,數字經濟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要以數字化驅動創新發展,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打造美好生活“新場景”。

值得一提的是,本屆論壇上,人民網財經研究院數字經濟研究中心、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雲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聯合發布了《數造新實體——數字技術賦能實體經濟案例研究(2022年)》藍皮書。

藍皮書重點展示了實體產業中的數字踐行者在解決生產實際問題和挑戰時所採用的數字技術方案,以及數字技術與行業場景融合后帶來的效率提升、價值放大、創新加速等效益。同時,分析了當前數字技術賦能實體經濟四大趨勢:多場景聯動系統化、體系化解決行業難題﹔新型數字技術深度、工程化融合應用﹔大范圍、大規模數據深度連接挖掘價值﹔統一、集約化的平台為實體企業創新賦能。

此外,在論壇上舉辦了“第十九屆人民匠心獎”頒獎典禮,公布了匠心產品獎、匠心技術獎、匠心服務獎、匠心品牌獎、匠心飛躍獎獲獎名單,旨在發揮范本價值,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附:《數造新實體——數字技術賦能實體經濟案例研究(2022年)》藍皮書

第十九屆人民匠心獎揭曉

(責編:郭思邈、呂騫)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