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學研深度融合 “留好用好”科技人才助推企業創新發展
人民網北京1月3日電 (王紹紹)濟濟多士,乃成大業。人才是企業創新的第一資源,是高質量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力量和顯著優勢。“企業是市場主體、科技創新主體和人才使用主體。加強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要強化科技企業創新主體地位,發揮科技型骨干企業領引支撐作用,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常務副會長許金華在“人才、科技創新與企業高質量發展”論壇中表示。
2022年12月31日,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下稱“中企研”)人力資源專業委員會主辦、河南人才集團協辦的“人才、科技創新與企業高質量發展”論壇暨中企研人力資源專業委員會年會在線上召開。200余位來自央企、國企和各類企業人力資源部負責人和管理骨干參會。中國政法大學教授、中企研人力資源專委會副會長王霆主持會議。
許金華表示,本次論壇圍繞北京人才高地建設、中國企業家轉型升級與企業高質量發展、國有和民營企業驅動科技創新的人才管理實踐、世界一流企業創新導向的人力資源管理經驗等主題,希望能為我國企業如何深入實施人才戰略驅動科技創新,以及中企研人力資源專委會建設好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智庫平台帶來啟發。
“利用首都人才高密集和高集聚稟賦,打造科技引領創新、產學研緊密一體、人才向往及幸福和諧的世界高水平人才新高地。”中國人民大學教授、中國人才研究會副會長曾湘泉提出北京人才新高地建設的三個評價標准:一是要具有充足的戰略性高水平人才,包括戰略科學家、卓越工程師、科技型企業家等。二是要具備完善的科技成果及轉化平台,關注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研發與創新產業鏈上的各環節。三是要擁有活躍的各類要素市場,包括風險投資機構、高端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和科技轉化機構。
華為公司原資深人才管理專家周鉦表示,科技創新主要依靠三個要素:優秀的人才、牽引追求卓越的人才評價和激勵機制以及科學的做事方法,三者缺一不可。要想吸引和保留優秀的人才,首先要充分承認創造性勞動的價值﹔第二,“老老實實”地對人才的責任、貢獻等方面進行評價和激勵,根據不同人群進行差異化設計﹔第三,要有匹配業務的組織和流程,特別是確保研發“最后一公裡”攻關團隊有責、有權、有錢、有人。
“中國企業的轉型能否成功取決於企業家走高質量發展之路的信念、信心與戰略定力。”中國人民大學教授、華夏基石董事長彭劍鋒認為,企業家應堅持長期價值主義與創新向善的思維,引領企業轉型升級與高質量發展。彭劍鋒從世界一流企業的最優實踐、高質量發展的系統頂層設計、中國企業家的轉型措施等具體方面,為企業未來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思路和對策。
中國中鐵工程裝備集團總工程師賈連輝以中鐵裝備為例,系統闡釋了以國家戰略、產業發展和市場需求為導向的科技創新方法論與創新人才選育激勵機制,為后續探索嘗試科技創新的新機制、人才培養的新模式,創新驅動的新路徑提供了思路與借鑒。
“世界一流企業普遍通過鼓勵員工暢所欲言來推進企業創新。”中國人民大學教授、中企研人力資源專業委員會會長蘇中興指出,創新的起點是創意,企業要建立鼓勵冒險、寬容失敗的文化和機制,“成功有重獎、失敗無懲罰”,打造透明、信任、分享與合作的文化,在傳導工作任務的同時為人才營造舒適的工作環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