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科技賦能南水北調:600億立方米南水安全北上

2023年02月05日10:05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南水北調工程沿線河湖生態環境復蘇。中國南水北調集團新聞宣傳中心供圖

人民網北京2月5日電 (記者余璐)記者從中國南水北調集團獲悉,截至2月5日,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累計調水突破600億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超過1.5億人。按照黃河多年平均天然徑流量580億立方米計算,相當於為北方地區調來了超過黃河一年的水量。

南水北調是國之大事,是世紀工程、民心工程。如今,中國南水北調集團實施科技創新舉措,加強重大核心關鍵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守護著南水北調的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質安全。

工程安全:科技成果筑起輸水長城

大年初三一大早,43歲的南水北調中線穿黃管理處巡查員王素娟清點好裝備,開始一天的忙碌,“過去巡查全靠人工監管,如今,通過手機上的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巡查維護實時監管APP系統,發現問題后拍照上傳,做到了巡檢有計劃、過程有監督、事后有分析、處理可追蹤,實現了管理的信息化。”

王素娟介紹道,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巡查維護實時監管APP系統具備多項管理功能,涵蓋了工程安全運行8大類30個專業,實現了“人員管理一個不少,問題管理一個不落,過程監理一個不缺,標准執行一個不漏”的精細化管理目標。

日夜守護事關億萬百姓飲水安全的生命線,王素娟僅是一個縮影。把確保工程安全的重大責任,落實到輸水沿線每一個角落,積極應用科技成果,建立起完善的安全風險防控體系和應急管理體系,不斷加強工程設施的監測、檢查、巡查、維修、養護,南水北調人筑起了一道堅固的輸水長城。

“安陽穿漳段渠道沿線約每1000米設一個安防攝像頭,共102個,這是我們的眼睛。”中國南水北調集團中線有限公司安陽(穿漳)管理處負責人說,“通過攝像頭實時監控工程運行,自動捕捉異常和報警,聯動語音進行警告,可以做到問題早發現、隱患早解決。如今,利用物聯網、數字視頻、通信和計算機技術構建起的南水北調中線安防系統對保障工程安全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此外,中國南水北調集團中線有限公司建立起了規模龐大的安全監測系統,涵蓋位移、內部變形、滲壓、應力應變及溫度等監測項目,實現了對工程狀態的“望聞問切”。北斗自動化變形監測技術應用試點、渠道邊坡變形監測研究等一系列新技術探索,打造了一個南水北調中線干線工程“空天地”全方位的安全監測系統網絡。

截至2023年2月5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已實現2977天的不間斷供水。如何在保証工程平穩運行的前提下,實現對工程的不停水檢修,成為運行管理者思考的焦點。

中國南水北調集團中線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南水北調工程應急搶險和快速修復關鍵技術與裝備研究”項目被列入“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先后開展了復雜條件下長距離地下有壓箱涵不斷水滲水修復技術研究、水下襯砌結構修復技術與設備研發。這些技術的應用不僅實現了不停水修復的目標,更提高了施工效率。

“水下機器人”准備下水作業。中國南水北調集團新聞宣傳中心供圖

無論是“水下機器人”的研發應用,還是未卜先知雨情冰情的“中線天氣”APP系統,亦或是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的“世界最大泵站群”,借助科技成果的綜合應用,南水北調工程安全運行管理如虎添翼。時至今日,源源不斷的南水為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國家重大戰略實施提供了有力的水資源支撐和保障,促進了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調整,實現了水資源集約節約高效利用。

供水安全:智慧調度實現人水和諧

在“千泉之城”濟南,“水涌若輪”勝景再現﹔在素有“百泉”之稱的河北邢台,狗頭泉、黑龍潭等泉眼穩定復涌……人水和諧的背后是中國南水北調集團把供水安全的要求落到實處,以自動化調度系統建設為目標,實現了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輸水量的連年攀升。

如何保障規模宏大、輸水過程狀況復雜、控制節點多、技術要求高且渠道調蓄能力有限的總干渠的運行安全,這成為南水北調工程運行管理工作必答題。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總調度中心。趙柱軍攝

中國南水北調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研究建立的供水計劃生成模型、冰期輸水調度模型、總干渠水力學模型已充分應用到工程調度運行中,為調度應急預案提供了技術支撐。已開發應用的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自動化調度系統確保了中線總干渠的供水安全。

從“數字孿生南水北調(洪澤泵站)大型泵站水泵聲紋AI監測系統”在南水北調洪澤泵站2022年北延應急供水等調水中的成功應用,到南水北調東線山東干線公司的調度運行系統智慧化、數字化升級改造,“智慧調度”為600億立方米南水安全北上保駕護航。

截至目前,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累計向北方50余條河流進行生態補水90多億立方米,滹沱河、瀑河、白洋澱等一大批河湖重現生機,華北地區淺層地下水水位止跌回升。南水北調東線沿線利用抽江水及時補充蒸發滲漏水量,使湖泊蓄水保持穩定,生態環境持續向好,永定河865公裡河道實現了1996年以來首次全線通水,京杭大運河實現近百年來首次全線水流貫通。

水質安全:創新驅動確保清水北送

綠色始終是南水北調工程的底色。確保一江清水向北流,是南水北調工程的使命擔當。

“以前,一直喝地下水,黃牙病很常見。現在喝長江水,口感好,水垢少。”山東省德州市武城縣鎮龐庄村村民張金雲深有感觸地說。

中國南水北調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自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全面通水以來,東線水質穩定保持在Ⅲ類標准及以上,中線水質穩定在Ⅱ類標准及以上。近年來,中國南水北調集團加大生態保護力度,加強水源區和工程沿線水資源保護和污染防治,完善水質監測體系和應急處置預案,以創新驅動確保南水北調水質安全,著力打造綠色生態工程的樣板。

管理創新上,穩步推進水質監測、水質保護、風險防控等水質保障工作,探索建立“政府主導、企業參與、社會監督、多方配合”的治污模式,通過“四不兩直”方式開展水質安全生產專項檢查,及時消除安全隱患問題。與沿線地方相關部門建立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機制,推進保護區內污染源整治整改行動。

科技創新上,依托國家“十三五”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搭建了南水北調中線總干渠水質預警預報業務化管理平台。此外,南水北調中線浮游藻類AI識別研究取得突破,南水北調中線輸水水質保障水平進一步提升。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切實維護南水北調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質安全,筑牢供水“生命線”,離不開科技的助力。中國南水北調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中國南水北調集團將堅定不移扛起保障國家水安全、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大政治責任,加快實施人才強企戰略和創新驅動戰略,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不斷提高核心競爭力,堅定不移推進南水北調后續工程高質量發展,堅定不移加快構建國家水網,堅定不移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切實履行好“調水供水行業龍頭企業、國家水網建設領軍企業、水安全保障骨干企業”的使命擔當,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責編:喬業瓊、呂騫)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