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管理專業技術人才供需缺口拉大

近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認証認可技術研究中心(以下簡稱“市場監管總局認研中心”)開展了信用管理師培養培訓及人員能力驗証工作,為促進技能型人才隊伍培養建設,服務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需求,支撐我國信用管理領域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
信用管理師是2021年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向社會公示的18個新職業之一,其職業定義是運用現代信用經濟、信用管理及其相關學科的專業知識,遵循市場經濟的基本原則,使用信用管理技術與方法,從事企業和消費者信用風險管理工作的專業人員,也是在企業中從事信用風險管理和征信技術工作的專業人員。信用管理師人員能力驗証是指按照相關規定或標准,根據培養培訓及考核驗証規則,採取專業知識學習、能力素質考核、結果分析比對及驗証等方式,對信用管理師的專業能力進行培養培訓及驗証的合格評定過程。
2022年11月14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國人民銀行會同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部際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和其他有關部門(單位)研究起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法(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稿)》,建立社會信用代碼制度、信用紅黑名單制度、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機制等,有效增強全社會誠信意識。建立健全有效管用的信用管理體系成為企業蓬勃發展、行穩致遠的重要因素。人才是信用管理體系建設的關鍵環節,信用管理師作為信用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前提,是企業信用風險、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重要保障。
隨著我國加速步入信用經濟和數字經濟時代,信用風險也在與日俱增,為企業信用風險管理工作提供系統性智力支持的信用管理師已成為社會需要的重要職業。據商務部統計,在今后5年內,我國將至少需要50萬名信用管理經理,200萬名信用管理人員,信用管理專業技術人才需求和供給缺口將進一步擴大。信用管理師作為信用經濟時代的新職業,將為信用管理體系建設提供堅實的基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