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深挖綠色潛能 環保裝備助力工業向“綠”而行

王紹紹 實習生尉馨文
2023年12月14日11:16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固廢處理裝備對工業危廢原料進行資源化、無害化、減量化處置,移動式走航監測設備實現對大氣污染的有效監測,土壤修復技術不斷取得突破……我國環保裝備制造業不斷提升綠色競爭力,支撐高質量發展。

環保裝備制造業是環保產業的基礎性產業,也是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環保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提出,到2025年,中國環保裝備制造業產值力爭達到1.3萬億元。

“新型工業化之所以新,一個很重要的特征就是以綠色為底色。”工業和信息化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司長黃利斌在近日召開的第八屆中國環保裝備高峰論壇上表示,大力發展環保裝備制造業,既是推動制造業綠色低碳轉型的現實需要,也是推動經濟社會綠色發展、形成綠色經濟新增長點的重要保障。

發展環保裝備制造業是美麗中國建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高質量發展正處於關鍵階段,面對環保產品和服務日益增長的現實需求,環保產業迎來了更為廣闊的發展天地。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生態環保產業營業收入約2.22萬億元,較2021年同期增長1.9%,近三年平均增速約7.6%。

目前,我國環保裝備制造業規模持續做大,環保裝備產業格局不斷優化。據統計,截至2022年,全國登記注冊經營范圍涵蓋環保設備制造的在業企業約33000家,主營業務為環保設備制造的在業企業約13000家,從業人員200萬人。

工業和信息化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環保處處長袁令表示,環保裝備制造業是綠色環保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重要物質基礎和技術保障,一頭連著生態文明建設,一頭連著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在推動工業綠色低碳轉型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我國環保裝備制造業正在實踐從大到強、從好到優的歷史進程。目前,我國環保裝備整機和成套設備基本可以滿足國內污染治理需要,產業鏈總體實現自主可控,技術發展呈現“總體並跑,局部領跑”的特征。

“要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為引領,全面推動工業綠色發展,著力推進產業結構高端化、能源消費低碳化、資源利用節約化、生產過程清潔化、制造流程數字化、產品供給綠色化。”黃利斌說。

當前,環保裝備技術水平持續提升,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不斷促進了經濟社會發展綠色轉型。

在大氣污染治理領域,燃煤電廠已經全面實現超低排放裝備國產化,以鋼鐵為代表的非電行業超低排放國產技術裝備也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水污染治理領域,主要技術裝備已能滿足國內市場基本需要,城鎮污水淨化技術裝備也已具備國際先進水平,實現規模化應用。在固體廢棄物處理處置領域,國內廠家已經能生產日處理量千噸以上的超大型垃圾焚燒爐,與之配套的生物質發電和尾氣處理成套裝備,也實現了自給自足。

加快推進智能制造、綠色制造,提高生產的智能化、制造化水平,不斷豐富產品種類,努力實現工業的裝備化、裝備的模塊化、產品綠色化、制造的智能化,是“十四五”提高行業制造能力和水平的關鍵。

“十四五”以來,在《“十四五”工業綠色發展規劃》《環保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等政策引導下,我國環保裝備產業集中度逐步提高,大型企業、上市公司產值在全行業的佔比不斷提高。同時,我國環保裝備大量企業實現綠色轉型,近兩年新增許多環保企業獲評“綠色工廠”“綠色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榮譽稱號。除此之外,我國環保裝備還涌現出一批單項冠軍、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優質企業數量不斷增長。

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攻克關鍵核心技術為突破口,提升高端裝備的供給能力,能夠為經濟社會綠色低碳發展提供有利的裝備支撐。

“下一步,我們將強化綠色科技創新對高質量發展的支撐作用。推動環保產業高質量發展。堅持創新引領,增強產業發展競爭力,開展前沿引領技術,貢獻關鍵技術和協同治理,深度治理技術攻關。”生態環境部科技與財務司投資與技術指導處處長王帥說。

(責編:王震、呂騫)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