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知天而作”:各地搶抓農時做好春耕春播氣象服務

歐陽易佳
2024年02月29日09:35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華南南部及雲南南部早稻處於播種育秧階段,海南大部早稻處於移栽至拔節期﹔廣西西部春玉米處於播種出苗期,部分進入三葉期﹔西南地區馬鈴薯已陸續開始播種﹔寧夏等地春小麥開始零星播種……日前,我國大部分地區進入春耕階段,各地氣象部門提前籌劃部署,加強災害性天氣監測預報預警,做實做細春耕春播氣象服務。

國家氣候中心預測,今年春耕春播期間氣象條件總體較好,未來一周,華南中南部和西南地區東部多晴雨相間天氣,氣象條件總體適宜早稻播種及秧苗生長。近日,中央氣象台發布首期《春耕春播氣象服務專報》,全國春耕春播氣象服務全面啟動。

春耕備耕趕春早,不誤農事不誤春。在湖北,氣象、農業農村、水利等部門聯合印發《防范極端天氣風險 全力奪取2024年農業豐收預案》,綜合研判厄爾尼諾對春耕春播的影響,分區域、分時段、分災種做好應對預案。“綜合上一輪雨雪過程的一些經驗,我們對大棚等設施提前進行了加固。”武漢區域氣候中心高級工程師劉志雄說,“對於油菜、小麥這種大田作物在雨雪之前噴施了抗凍的調節劑,在雨雪過程之后盡量排除田間的積雪,做好極端天氣安全防范應對工作。”

國家氣象中心生態和農業氣象室副主任何亮表示,江南、華南春播區氣溫接近常年或偏高,降水接近常年或偏多,利於庫塘蓄水及春播作物生長,但江南中東部、華南北部早稻播種育秧期出現階段性低溫陰雨天氣的風險高。

氣象專家建議,華南南部抓住晴好天氣及時開展旱稻播種育秧工作﹔華南西部氣溫偏低、雨日較多,注意防范階段性低溫陰雨寡照﹔華南北部地區應抓住降水有利時機做好庫塘蓄水,以滿足春播用水需求。

人勤春來早,春耕備耕忙。在海南,農戶們忙著將一束束嫩綠的秧苗插入水田中,氣象專家深入田間地頭,使用多光譜無人機對早稻種植區開展大范圍對地觀測,系統開展分區域、分時段、分發育期的精細化氣象服務。海南昌江縣七叉鎮重合村村民符早告訴記者:“今年我種了9畝田,農閑之余刷刷手機就能看到專家發來春耕春播農事建議,提前知道氣象信息,我對今年的豐收更有信心了。”

眼下正值廣東早稻育秧時節,今年廣東集中化育秧面積超200萬畝。在梅州市梅縣區,氣象局強化春耕春播服務,通過微信群、鄉鎮氣象服務站、農村氣象預警大喇叭、電視、電子顯示屏等渠道向農戶發布天氣實況、天氣預報預警以及氣象防災減災措施等信息。

今春以來,廣西出現了多次寒潮天氣,對冬種農作物造成了一定影響。為做好農業氣象災害風險預警,廣西壯族自治區氣象局通過廣西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開展農業氣象災害風險預警信息靶向發布,進一步擴大氣象為農直通式服務覆蓋面,針對不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種植養殖大戶、合作社等用戶進行精准提醒。

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堅持穩面積、提單產兩手發力,嚴格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組織各地加快推進春耕生產,加強春耕生產指導服務,做好春耕所需農資儲備調配,科學抓好農業防災減災。

“當前雨水節氣已過,春耕開始從南到北大面積展開,不誤農時推進春耕、春種工作,確保春耕生產開好局起好步,對於確保今年糧食穩產豐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國土地區所綜合研究室主任賈若祥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要想有好的收獲,必須採取科學手段,因區施策、因類施策,多措並舉做好春耕、春種、春管工作。”

科技加持讓農業氣象服務更加精細。據悉,國家氣象中心將加強國省聯動和部門互動,分區域、分作物、分災種做好農業氣象災害風險預警服務,適時發布春季霜凍害、干旱、干熱風等農業氣象災害風險預警,進一步細化和完善連陰雨、高溫熱害等農業氣象災害標准。此外,今年新增風災、寒害等12類農業氣象災害1天至10天智能網格預報產品,讓農業氣象影響預報更加精細。(實習生陳旭對此文亦有貢獻)

(責編:王連香、呂騫)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