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博鰲熱點觀察

制造業提“智”增效 數字化轉型為實體經濟破局突圍

王紹紹
2024年03月29日12:19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博鰲亞洲論壇2024年年會“實體經濟的突圍”分論壇。人民網 王紹紹攝

博鰲亞洲論壇2024年年會“實體經濟的突圍”分論壇。人民網 王紹紹攝

博鰲亞洲論壇2024年年會3月26至29日在海南博鰲舉行,今年年會的主題是“亞洲與世界:共同的挑戰,共同的責任”。在“實體經濟的突圍”分論壇上,多位與會嘉賓表示,“以創新引領增長”將是下一步實體經濟轉型的重要方向,數字化和智能化將助力實體經濟實現突圍。

工信部此前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制造業增加值佔全球比重約30%,連續14年位居全球首位,2023年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6%,持續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國地位,供給體系質量大幅提升。

“我國制造業體量巨大,給數字化轉型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原副總裁朱民在論壇上表示,要讓制造業的數字化轉型與國際價值鏈相連,實現產業數字轉型、綠色轉型,讓我國產業結構從“老三樣”走向“新三樣”。

如何讓技術創新賦能實體經濟,實現傳統產業的升級換代?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講席教授、清華大學智能產業研究院院長張亞勤表示,數字化和智能化將是催化實體經濟變革的重要力量,要在汽車、交通、道路、家居等各種領域推進全方位的數字化進程,實現“端到端”的數字化。張亞勤比喻道,“有了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的助推,就像讓實體經濟搭上了飛速奔馳的列車”。

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引領了實體經濟增長模式的轉變。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白樂夫表示,我國制造業在全球價值鏈上不斷升級、加速發展,下一步要逐漸從以投資為引領的增長模式轉向以科技創新、新質生產力為引領的增長模式,為技術和產品的創新發展創造良好的研發環境和制度空間。

博鰲亞洲論壇機構理事胡柏山也表示,技術創新將在實體經濟的突圍中發揮重要作用,包括自主性創新和聯合性創新。“要堅持系統創新和持續創新,讓技術研發對標用戶需求,以技術創新引領傳統產業的突圍”。

當前,我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持續夯實,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助力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網絡基礎實現跨越式發展,5G行業應用已融入國民經濟﹔算力基礎發展成效顯著,算力核心產業規模達到1.8萬億元﹔物聯網連接數今年有望超過23億,正從萬物互聯邁向萬物智聯。

此外,除了數字化和智能化的產業轉型舉措,外經貿部原副部長龍永圖在論壇上指出,積極尋求和開拓海外市場也是應對當下制造業困境的破局之策。“企業出海是當前深挖國際市場的重要出路,我們的企業要積極走出去,跟上全球技術發展的最前沿。”龍永圖表示,要尋找新的盈利空間和更有競爭力的資源,從“產品出海”轉變為“企業出海”,解決產能過剩和市場內卷等問題。

針對目前我國實體經濟面臨的挑戰,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數字研究中心主任黃益平認為,當前我國實體經濟面臨的是周期性問題和結構性問題,要適度加強宏觀政策的刺激力度,增強企業和消費者對市場的信心,促進實體經濟穩步增長。

“我國整體經濟的中高速穩步增長將是必然趨勢,這也將對我國經濟增長的結構產生深遠影響。”朱民強調,在產業結構轉型的當下,要推動實體經濟的數字化轉型,加快相關產業鏈的建設和完善,保障未來我國經濟的穩健發展。

(責編:楊曦、呂騫)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