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博鰲熱點觀察

應對氣候危機:共同的責任、有區別的責任

2024年03月30日09:47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人民網博鰲3月30日電 (記者黃鈺)“地緣政治是我們最不需要的藩籬,我們應該拋開分歧,實現共同願景——應對氣候變化、保護環境。”在博鰲亞洲論壇2024年年會“跨越政治藩籬,應對氣候危機”分論壇上,與會嘉賓呼吁國際社會拋開分歧,共同應對氣候變化。

博鰲亞洲論壇2024年年會“跨越政治藩籬,應對氣候危機”分論壇。人民網記者 黃鈺攝

博鰲亞洲論壇2024年年會“跨越政治藩籬,應對氣候危機”分論壇。人民網記者 黃鈺攝

“如果全球氣溫上升到危險水平,每個人都將面臨生死抉擇。用氣候變化作為談判的籌碼,隻會使我們更加接近毀滅。”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李保東倡議,“把政治放在一邊,共同應對氣候變化。”

在此基礎上,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劉振民提到了“共同的責任、有區別的責任”。他認為,應對氣候變化是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的責任有所區別。

世界氣象組織近日發布的《2023年全球氣候狀況報告》顯示,天氣和氣候危害加劇了糧食安全、人口流離失所,尤其對弱勢人口影響較大。李保東表示,面對氣候變化,發展中國家是受影響最嚴重的。

“不同國家有不同分工。發達國家技術先進、財力強盛,除了解決自己的問題外,要去幫助發展中國家。”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院長李政進一步建議,“發展中國家要在有幫助的情況下,努力發展可再生能源,用新技術減少碳排放”。

李政認為,由於地緣政治的對立,很多行為以應對氣候變化之名實行保守主義之實。“最低成本的技術不能在全球范圍內流動,限制了我們應對氣候變化的速度和效果。”

據國際能源署預測,到2025年,亞洲將消耗全球一半的電量。劉振民認為,如何助力發展中國家實現能源轉型非常關鍵。以亞洲為例,並不是每一個亞洲國家都有技術、財力來實現能源轉型,因此亞洲國家應該得到幫助。

能源轉型和技術突破的重要性在本場分論壇上再次得到強調。在劉振民看來,用綠色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同時,也必須開發出創新能源來替代化石能源。“碳儲存並不是我們最終的目標,碳的使用才是,現在面臨著技術的瓶頸。”

在去年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八次締約方大會(COP28)上,COP28主席蘇爾坦·賈比爾公布了旨在加快能源轉型和大幅減少排放的全球脫碳加速器計劃。

“把容易減排的碳減排之后,難減排的領域是將來碳中和的關鍵。”李政介紹,目前脫碳技術還處在萌芽階段,“大量可再生能源消納,需要新型的儲能系統、電力系統,現在相關技術還有待突破。”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行長金立群認為,目前航空、航海等領域仍離不開化石燃料,但有幾點是需要行動起來的:一方面,在關注碳捕獲的同時也應該創造更多的氧氣﹔另一方面,要考慮如何把二氧化碳轉化成有生產效率的資源。

分論壇上,與會嘉賓還談到未來在各自領域能進行的努力。

“我的責任就是要捍衛多邊的流程,使我們對氣候危機有全球的應對措施,有共同的、區別的責任。”劉振民表示。

資金支持方面,金立群表示發達國家有技術和資源可以做出貢獻,“我們多邊發展銀行可以利用這些金融資源進行投資”。

“在澳大利亞生產綠氫和綠氨,把可再生能源接入電網,並且降低成本,這是我們能夠做到的。”博鰲亞洲論壇機構理事、Fortescue集團創始人兼執行董事長福瑞斯特提出。

“時間正在一點一點地消逝,過去的每一天都非常關鍵。讓我們把政治放在一邊,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為我們的后代拯救這片土地。”李保東呼吁。

(責編:王連香、高雷)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