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 解好節水“必答題”
水資源是基礎性的自然資源和重要的戰略資源。
5月1日,國務院公布的《節約用水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正式施行。《條例》以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為目標,建立健全節水制度政策體系,以法治方式和法治途徑實現水資源節約集約高效利用,促進全社會節約用水。
記者梳理發現,《條例》對用水全過程進行細致劃分,從工業、農業、生活等多個方面提出了綜合性的節水措施。
例如,《條例》提出,工業企業應當加強內部用水管理,建立節水管理制度,採用分質供水、高效冷卻和洗滌、循環用水、廢水處理回用等先進、適用節水技術、工藝和設備,降低單位產品(產值)耗水量,提高水資源重復利用率。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加強農村生活供水設施以及配套管網建設和改造,推廣使用生活節水器具等。
業內人士表示,《條例》以農業節水增效、工業節水減排、城鎮節水降損為重點,持續推動全社會各行各業節水。有助於強化水資源剛性約束,合理配置、統籌協調生活、生產和生態環境用水,精打細算用好水資源,從嚴從細管好水資源,從取、供、用、排全過程、各環節加強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
4月29日,水利部召開水利系統《條例》宣傳貫徹視頻會議,動員部署做好《條例》施行工作。會議強調,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要扛起責任,擔當作為,履行《條例》賦予的法定職責。要推進各行業節水和非常規水利用,大力推進農業節水增效、工業節水減排、城鎮節水降損,開展非常規水利用提升行動。
通過強化工藝管理減少廢水產生量實現“管理降污”﹔建成並投用中水收集、中水回用裝置和中水預處理擴能改造裝置達到“中水提質”﹔將部分醇醚廢水作為碳源用於生化處理系統“以污治污”……在西安的一座熱電廠內,通過廢水全過程資源化利用,每年節約原水達130萬立方米。
合同節水管理也是公共機構、企業、高校等重點領域用水戶實施節水改造的重要方式之一。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全國實施了700多項合同節水管理項目(規模以上),吸引400多家節水服務企業參與合同節水管理項目,撬動社會資本投資超過80億元,年節水量超過4億立方米,平均節水率達20%以上。
我國人多水少,水資源供需矛盾突出,節約用水是解決水資源短缺問題的根本措施。全國各地積極開展節約用水工作,在各方共同努力下,2023年全國用水總量控制在6000億立方米左右。
業內專家認為,在節水工作中應堅持“兩手發力”,提升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激發全社會節約用水的內生動力。
為全面提升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進一步深化節水領域政銀合作。水利部、中國銀行近日聯合印發《關於金融支持節水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大力推動綠色金融支持節水產業高質量發展,針對節水產業重點領域,中國銀行提供不低於2000億元的意向性融資額度支持,貸款利率享受戰略性新興產業、綠色貸款、高端制造業、鄉村振興、基礎設施建設等重點領域的利率優惠政策。
水利部全國節約用水辦公室負責人介紹,發展節水產業是貫徹新發展理念、發展新質生產力、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落實《條例》和水資源剛性約束制度的重要舉措。推動節水產業創新發展,必須持續推進政府和市場“兩手發力”,通過深化水利投融資改革,拓寬節水產業資金籌措渠道,加大綠色金融支持力度。
據悉,下一步,水利部將加強與金融機構合作,將節水產業作為重點支持領域,充分把握項目特點,精准對接融資需求,加大信貸優惠力度,提升綠色金融服務水平,推動節水產業高質量發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