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花朵大產業 “鮮花經濟”催生消費新藍海
“‘520’也是我們結婚紀念日,我來取之前定好的這款‘喜笑顏開’送給我妻子。”在北京三裡屯某花店內,居民張先生感慨,“現在鮮花生意火爆,熱門款式需要提前一周才能訂到。”
近日,記者走訪北京各大花店發現,在“母親節”“520”等節日氛圍的加持下,鮮花市場“花團錦簇”人氣旺,“鮮花經濟”進一步升溫,催生出消費新藍海。
5月20日,居民在花店選購鮮花。人民網 歐陽易佳攝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花卉生產國、重要的花卉貿易國和花卉消費國。中國花卉協會公布數據顯示,目前我國花卉種植面積已達150萬公頃左右,花卉從業人員超500萬人。2023年,我國花卉進出口貿易總額7.10億美元,其中進口額在連續5年下降后,增長15.95%。
2023年,國家林草局、農業農村部出台《全國花卉業發展規劃(2022—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提出,到2035年,我國基本實現花卉業現代化,力爭花卉年銷售額超過7000億元。
業內人士認為,隨著直播電商、線上禮贈、即時零售等新場景不斷涌現,“鮮花經濟”呈現品種多樣化、渠道多元化、消費便利化等特點,給消費者帶來煥然一新的鮮花體驗。
——從“禮物”到“生活”,鮮花產業蓬勃發展。連日來,昆明斗南花卉交易市場熱鬧非凡,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慕名而來。“我們跟著攻略‘打卡’斗南,第一次看到這麼大的花卉市場,種類多,樣式好看,物流也方便,忍不住多買些回去裝飾家。”來自貴州的游客王女士興奮地說。
與其一街之隔的昆明國際花卉拍賣交易中心,也是人來人往,不少游客在這裡打卡、選購鮮花。數據顯示,該中心自5月份進入母親節和5月20日的高峰以后,供貨量持續高位運轉,單日最高供貨量850萬枝,日均供貨量687萬枝,較上周上漲11.05%,較去年上漲了31.61%。
“過去鮮花是禮物,現在鮮花是生活”。業內人士認為,隨著消費升級和審美提升,鮮花消費已從單一的禮品轉變為大眾消費品,成為人們裝點生活、豐富情感的日常選擇。
——從“線下”到“線上”,“鮮花經濟”探索部署出更多賽道。“這次給大家上的是芭茨拉,開花之后花大色艷,非常漂亮。”“馬上上鏈接了,大家抓緊拼手速!”……近幾個月來,一批來自山東菏澤的芍藥花頻頻出現在各大主播直播間,“賣爆”網絡。
“每天採切鮮切花10萬枝,很多客商下午就裝車運走了,根本就存不住。”山東浩森牡丹產業園公司法人王景國說。
搭建直播團隊、與頭部“網紅主播”定期合作帶貨、扶持全國眾多小型直播間……得益於流通供應鏈不斷完善,物流配套發展迅速,供應鏈數據化應用場景不斷增強,我國花卉市場從傳統線下轉為線上,探索部署出更多經營賽道。
數據顯示,2022年以來,鮮花電商零售一路攀升,市場規模超千億元。業內人士認為,“鮮花經濟”蓬勃發展,帶動了現代農業技術的革新,激發了包裝設計的創新,促進了冷鏈物流的升級,帶動了電子商務的繁榮,並啟發了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通過各環節的高效協同,實現資源精准配置,延展出產業發展所蘊含的廣闊潛力和無限可能。
——從“小鮮花”到“大產業”,“鮮花經濟”鋪就致富“芬芳路”。在甘肅省臨夏市枹罕鎮,有一座近20萬平方米的“超級工廠”,在西北大地種出了耀眼玫瑰,讓老百姓當上了“新農人”。
“在這裡上班不僅能照顧到家庭,每個月還能有4000元左右的收入。”百益億農國際鮮花港工作人員蘇婷婷介紹,通過搭建全自動智能溫室,引進先進的補光系統、溫控設施等設備,讓玫瑰春夏秋冬常開不敗。
近年來,黃土高原生產的鮮切玫瑰漸漸飄香海外,出口到了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等國家。截至目前,百益億農國際鮮花港生產的玫瑰出口量已超過70萬枝。
“鮮花經濟”激發鄉村內生動力,成為農民增收的有力途徑。業內人士表示,“鮮花經濟”它推動了農業產業結構向花卉種植、加工和銷售等方向轉型,提高了農產品的附加值,為農民帶來更高的經濟收益。同時,鮮花經濟還帶動了鄉村旅游等相關產業的發展,進一步挖掘了鄉村的文化和自然資源,提升鄉村知名度。這些變化不僅增強了鄉村經濟的自我發展能力,還促進了鄉村社會的整體進步,形成了鄉村內生動力不斷增強的良性循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