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促文旅重在抓人心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湖北實踐走深走實

人民網記者 許維娜
2024年05月21日18:13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書記、廳長李述永。受訪者供圖

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書記、廳長李述永。受訪者供圖

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旅游發展步入快車道,形成全球最大國內旅游市場,成為國際旅游最大客源國和主要目的地。

5月19日,2024年“中國旅游日”活動在線上啟動,這是第14個“中國旅游日”,活動主題是“暢游中國,幸福生活”。同日,2024年“中國旅游日”湖北主會場活動在恩施州利川市騰龍洞景區舉行。

據了解,文化和旅游部在整個5月採用線下線上相結合方式,以“主題月、主題周、主題日”形式開展系列宣傳推廣,進一步提振旅游從業者信心,激發旅游市場消費潛力,促進文化和旅游市場高質量發展。

當前,旅游業日益成為新興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和具有顯著時代特征的民生產業、幸福產業,成功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中國旅游發展之路。如何在這條道路上行穩致遠,釋放更多潛力?

“近年來,湖北省文旅工作開展得堅實、有力量、見神採,也很顯底氣,主題宣傳語‘知音湖北,遇見無處不在’逐步深入人心,努力把湖北建設成為展現中華文化自信自強重要窗口、全國文化旅游創新高地、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日前,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書記、廳長李述永在接受人民網記者專訪時表示,今年“中國旅游日”期間,湖北各地開展線上線下文旅活動120余場,推出文旅惠民措施220余項,讓游客享受更多實惠與貼心服務。

眼下,新質生產力作為新經濟增長極,正助力文旅行業創新發展。

“人作為文化和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第一資源的地位日益突出。”李述永認為,湖北文旅新質生產力建設應著眼於新技術在文化內容創造和傳播、文旅交互方式等場景業態方面不斷創新突破,為游客帶來新的文化和旅游體驗。

李述永以AI技術為例,她認為,通過這一創新方式,能讓原本難以向外展示的珍貴文物煥發新生。比如,通過構建或還原一個生動的場景或空間,使觀眾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文物背后的故事,感受文化的魅力。這些應用不局限於博物館的文物,還可以將不可移動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通過現代信息技術來展示、保護和傳承。

構建新發展格局意味著發展方式的重大變革、發展戰略路徑的深刻調整,這也為各地文旅提供了系統性、重塑性的戰略機遇。

圍繞“文化強省”關鍵詞,李述永表示,湖北省旅游業將做好以下四點,在中國式現代化湖北實踐中體現文旅的責任和擔當:

一是加快提升現代旅游業的體系建設,不斷提升旅游質量和產品供給,將旅游供給和目前消費結構性升級統籌起來,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個性化和品質化的需求,充分發揮旅游在拉動內需、促進消費中的積極作用﹔二是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在旅游產品的提供和旅游場景的打造中,更多體現文化含量,讓人民群眾在領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靈之美﹔三是堅持保護優先、合理開發、永續利用的原則,保護好優秀傳統文化和長江生態,守護好美麗家園,讓見人見物見生活的旅游場景處處可見﹔四是充分發揮旅游在文明傳播和文明交流互鑒中的重要作用,持續叫響“知音湖北,遇見無處不在”的文旅形象品牌,持續擦亮長江文化的品牌,讓“知音湖北”走向世界。

文旅產業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一頭連著經濟發展、一頭連著民生福祉。

“湖北是一個旅游大省,進入新時期,無論是資源存量規模,還是旅游產業規模,都具備多方面的發展優勢。”李述永表示,湖北在推介文旅時主動“走出去”僅是第一步,更好地走進人心、鏈接人心才是終極目標,也是難點所在。

李述永介紹,湖北文旅注重講述“知音文化”的故事。例如,通過高山流水覓知音的典故,外國友人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國文化的精髓。同時,地方也能夠借助旅游這一平台,加強與其他國家的聯系,促進文明之間的交流與互鑒,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要推動旅游業邁上更高台階,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缺一不可。

對於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李述永認為,應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培育文旅市場主體,提升旅游供給能力。政府應在旅游規劃、政策制定、優化市場環境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並加強旅游公共服務建設,提高旅游便利化程度和服務質量,從而實現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

(責編:申佳平、呂騫)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