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全國財政收支運行平穩(銳財經)

本報記者 汪文正
2024年05月22日05:5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財政部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4個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可比增長2%左右,保持恢復性增長態勢﹔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同比增長3.5%,完成預算的31.3%。

  如何看待前4個月財政收支運行情況?轉移支付預算下達的進度如何?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使用情況如何?財政怎樣繼續支持科技創新?5月21日,財政部有關負責人就相關問題答記者問。

  

  財政收入恢復性增長

  今年以來,全國財政收入保持恢復性增長態勢。1—4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0926億元,扣除去年同期中小微企業緩稅入庫抬高基數、去年年中出台的減稅政策翹尾減收等特殊因素影響后,可比增長2%左右。

  從稅收收入看,1—4月,全國稅收收入在扣除特殊因素影響后,可比增長0.5%左右。其中,國內消費稅增長8.3%,主要是卷煙、酒、成品油等消費品產銷增長。進口貨物增值稅、消費稅增長1%。企業所得稅增長0.9%,主要是工業企業利潤增長帶動。出口退稅8101億元,同比多退1280億元,增長18.8%,有力支持外貿出口增長。

  轉移支付是地方財力的重要來源。今年,中央財政對地方轉移支付保持一定規模,安排10.2萬億元,剔除上年和今年一次性因素后同口徑增長4.1%。財政部有關負責人介紹,全國人大批准2024年中央預算后,財政部及時組織做好預算批復下達工作。截至4月上旬,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已下達8.68萬億元,佔年初預算的85.1%﹔一般性轉移支付和共同財政事權轉移支付中,具備條件的項目資金已全部下達完畢。

  在強化預算執行約束方面,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將嚴格執行全國人大批准的預算,堅持先有預算后有支出,嚴禁無預算、超預算列支,嚴控執行中出台新的增支政策和預算追加事項﹔堅持黨政機關過緊日子不動搖,強化“三公”經費預算管理,嚴控一般性支出﹔加強部門預算管理,健全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大項目評審力度,全面推進支出標准體系建設﹔加強績效運行監控,強化監控結果應用,推動預算績效管理提質增效﹔完善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確保財政資金規范安全使用。

  重點領域支出有保障

  財政部有關負責人介紹,今年1—4月,各級財政部門加強財政資源統籌,加快預算下達和增發國債資金使用,強化國家重大戰略任務和基本民生財力保障。同時,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嚴格落實黨政機關習慣過緊日子要求,集中財力辦大事。“前4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89483億元,同比增長3.5%,增幅比一季度提高0.6個百分點。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完成預算的31.3%,高於近3年的平均水平。”該負責人說。

  看各主要支出領域,1—4月,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5702億元,增長3.8%﹔教育支出13485億元,增長3.1%﹔城鄉社區支出6886億元,增長11.5%﹔農林水支出6735億元,增長12.7%﹔住房保障支出2656億元,增長7.8%。重點領域支出得到有效保障。

  在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使用方面,1—4月,各地在提前下達的新增債務限額內,發行用於項目建設的專項債券7164億元,主要用於市政建設和產業園區基礎設施、社會事業、交通基礎設施、保障性安居工程、農林水利等國家確定的重點領域建設,推動一大批惠民生、補短板、強弱項的項目建設實施,對帶動擴大有效投資、保持經濟平穩運行發揮了重要作用。

  加力支持科技創新

  2024年,中央本級科技經費預算3708.3億元,比上年增長10%。財政部有關負責人介紹,今年財政部加強科技任務與經費統籌,調整優化支出結構,突出支持重點,強化績效管理,提升科技投入效能。

  一是支持加強基礎研究。財政部加大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和前沿研究投入力度,2024年安排中央本級基礎研究支出980億元,增長13.1%,支持提升原始創新能力。

  二是支持加快實施國家科技重大項目,包括保障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支持布局實施一批國家科技重大項目等。

  三是支持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強化對國家實驗室、國家科研機構、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等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穩定支持,支持培養造就更多戰略科學家、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青年科技人才。

  此外,今年財政部還將實施科技創新專項擔保計劃,通過提高國家融資擔保基金對科技創新類中小企業的風險分擔和補償力度,引導銀行和各級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加強對科技創新類中小企業融資支持,助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政府性融資擔保是破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的重要手段和關鍵環節,近年來在支持小微企業和‘三農’主體融資增信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該負責人表示,這一計劃將撬動更多金融資源投向科技創新領域,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責編:牛鏞、岳弘彬)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