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財經觀察:中國經濟回升向好 外資加大中國資產配置力度

2024年05月25日10:11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5月25日電 (焦磊)截至5月22日,北向資金淨買入金額超過2023年全年﹔境外機構投資者已連續8個月增持中國債券﹔截至4月末,“互換通”渠道下已有58家境外機構投資者入市……

多項數據顯示,隨著中國經濟持續恢復,外資正積極布局國內金融市場,加大股市、債市等配置力度。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總經濟師、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劉愛華日前表示,我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能大,隨著宏觀政策加快落地顯效,經濟內生動能持續修復,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的趨勢有望得到鞏固和增強。

業界認為,隨著國內經濟持續向好,疊加政策發力,將為境外投資者提供一個良好穩定的宏觀環境,人民幣資產價值將更加凸顯。

據彭博社的數據顯示,上周,中國是新興市場國家中錄得最大資金流入的市場,達4.88億美元。根據同花順數據,北向資金方面,年內淨買入金額超過2022年及2023年的全年淨買入金額。多個跡象表明,全球資金對中國資產的配置熱情加速升溫。

同時,外資看好中國經濟的聲音也正在增多。摩根大通亞太區首席執行官Sjoerd Leenart近期表示,投資者對中國經濟復蘇的更多跡象抱有希望,並受到了早期跡象的鼓舞。摩根大通對中國採取了長遠的眼光,稱未來100年還會在這裡。

高技術制造業增長加快、市場銷售穩定增長……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296299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3%。透析一季度經濟數據,中國經濟增速普遍高於市場預期,成為外資加大配置的重要支撐邏輯。

一季度數據發布后,多家外資金融機構上調了今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高盛對中國2024年全年GDP增速預測從4.8%上調至5.0%,德意志銀行將GDP增長預測上調0.5個百分點至5.2%,花旗則從4.6%上調至5%,亞洲開發銀行、瑞銀、摩根士丹利也上調了對今年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期。

高盛在最新發布的報告中稱,海外對沖基金已連續第四周增持中國股票,並表示,中國股市進入技術性牛市的概率為60%,未來六個月的平均潛在最高回報率為35%。

在大力度的經濟刺激措施下,外資同時回流境內和離岸股市,香港恆生指數近期累計區間漲幅超過20%。

摩根大通首席亞洲及中國股票策略師劉鳴鏑近日表示,摩根大通從去年10月開始全面看多中國股市,未來業績增速能否企穩是后續資金會否繼續流入的關鍵。當前外資對內地股票的配置相對較低,如果業績好轉和資產價格穩定,外資可能增加配置。

近期,由於美國4月非農數據不及預期,加之4月通脹數據回落,市場對美聯儲降息預期升溫。機構認為,降息預期將改善全球資金流動性,有利於提升A股流動性,並對A股科技成長板塊存在結構利好。

國家外匯管理局數據顯示,4月份境外投資者淨買入境內債券、股票分別為1247億元和451億元人民幣。至此,境外機構投資者已連續8個月增持中國債券。

作為中國債券市場對外開放進程中的重要裡程碑,內地與香港利率互換市場互聯互通合作(下稱“互換通”)上線近一年來“互換通”交易清算等機制運轉順暢,境內外投資者踴躍參與,交易量穩步增長。截至今年4月末,“互換通”渠道下已有58家境外機構投資者入市,覆蓋10多個國家和地區。同時,“互換通”已成為境外機構投資者管理人民幣固定收益市場利率風險的主要渠道之一。自其上線以來,境外機構在中國債券市場的持債余額已累計增長近8000億元。

5月20日,“互換通”推出三方面優化措施。業內分析認為,優化措施的推出,將進一步滿足境內外投資者多元化的風險管理需求,有利於吸引更多境外機構投資者參與中國債券市場和持有人民幣資產。

此外,據媒體梳理,隨著A股和港股行情逐漸回暖,大量QDII(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資金回流港股,投資者對日經ETF、美國50ETF等基金產品投資熱情下降,QDII基金溢價大幅收窄。機構表示,其原因是境外市場風險上升,投資者對QDII基金的偏好下降。同時,中國經濟發展超出市場預期,股票吸引力上升。(實習生張泊洋對此文亦有貢獻)

(責編:申佳平、呂騫)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