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鄭州都市圈產業協同發展有了“路線圖”

張毅力
2024年06月14日09:37 | 來源:科技日報
小字號

圖為在河南鄭州中鐵裝備集團,工人在車間內進行掘進機主機拆機作業,以便運輸。新華社記者 李嘉南攝

每逢周末或節假日,鄭許城鐵經常一票難求。列車上,許昌網紅商超“胖東來”購物袋成為許多返鄭旅客的標配。以鄭州為核心的城市“朋友圈”越來越大,中原城市群正在“龍頭”引領下攜手“出圈”。

近日,記者從河南省發展改革委獲悉,河南省鄭州都市圈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鄭州都市圈產業協同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這是2023年《鄭州都市圈發展規劃》正式獲國家發展改革委復函后,河南推動鄭州都市圈高質量發展的專項規劃之一,將推進“圈內城市”科技創新聚勢賦能、產業體系分工協作、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對外開放協同共興、生態環境共保聯治、公共服務便利共享等。一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現代化都市圈正逐步形成。

建設都市圈的“鄭州力量”

作為第10個獲得國家發展改革委批准的都市圈規劃,鄭州都市圈處於我國“兩橫三縱”城鎮化戰略格局中陸橋通道、京廣通道交會處,由鄭州及周邊1小時通勤范圍內的主要城市組成。

“鄭州市作為都市圈的核心城市,必須高昂起‘龍頭’。”鄭州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張向奧介紹,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關於加快轉變超大特大城市發展方式的重要戰略部署,鄭州市按照國家、省有關要求,推動城市發展方式轉變,立足現實基礎,發揮比較優勢和帶動作用,為都市圈建設貢獻“鄭州力量”。

為提升核心競爭力,鄭州市聚焦城市核心功能,有序疏解非核心功能,加快提升輻射帶動區域發展、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鄭州市還積極承接國家重大生產力和創新體系布局,強化科技創新、樞紐開放、先進制造、文化教育等功能,激活存量、擴大增量、優化常量、抓好變量,提升集聚、裂變、輻射與帶動能力。

在積極發揮輻射帶動作用方面,鄭州市與都市圈其他城市同城化發展,形成通勤便捷高效、產業梯次配套、生活便利共享的發展格局,推動都市圈城市聯通共享。

例如,鄭州將著力推動產業協同發展。通過加強與都市圈城市優勢互補、相互支持,鄭州市持續促進城市間資源整合、分工協作和鏈接融合。圍繞建設電子信息、汽車、裝備制造、文創文旅等高質量產業發展帶,鄭州市努力打造都市圈產業集群和國際知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這將為都市圈的功能布局優化提供主骨架,並為產業鏈的發展搭建主平台。目前,鄭州周邊的智能制造、現代物流、新型顯示等產業集群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中。

奏響互促互進“協奏曲”

彈好互促互進的“協奏曲”,共繪一體化發展的“同心圓”,以鄭州為核心的城市群攜手做大“蛋糕”。

談到科技創新協同,河南省科技廳副廳長徐彬表示,要以重塑省實驗室體系為重點,提升鄭州都市圈創新策源能力。同時,要以重建重振省科學院為重點,強化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以前瞻布局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為重點,支撐重大科學問題研究。此外,還要以推進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全覆蓋為重點,提升科技創新支撐產業發展能力﹔以改革創新體制機制為重點,加快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進而不斷推動鄭州都市圈創新發展。

在產業體系協作上,河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共建現代產業體系是推進現代化鄭州都市圈建設的關鍵支撐,也是引領新時代全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力源。近幾年,在省市共同努力下,鄭州都市圈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產業體系日趨完備,產業集聚和協同效應開始顯現。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現代食品等產業集群在國內已具有一定影響力。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尼龍新材料、氫能及儲能等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迅速。目前,鄭州都市圈擁有百億級以上企業60余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佔全省的近8成。部分產業鏈和企業創新水平居行業領先地位,盾構機、氫能源客車、煤礦液壓支架等產品的研發能力居全國前列。下一步,河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將引導鄭州都市圈制造業空間重組、鏈條重構、優勢重塑,構建高質量現代化產業體系。

《規劃》明確了“路線圖”:到2027年,鄭州都市圈將培育形成2—3個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1—2個世界級現代服務業產業集群、3—4個國家級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初步構建起“以未來產業為先導、新興產業為支柱、傳統產業為基礎”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到2035年,成為具有較強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產業創新高地。

河南省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夏志勝介紹,河南將深入推進鄭州特大城市加快轉變發展方式,聚焦重點任務,以實施標志性、引領性、支撐性重大項目為抓手,加快鄭州都市圈培育建設步伐。

(責編:王震、陳鍵)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