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以舊換新撬動消費新增長”系列

向“綠”而行 以舊換新“碳”出循環經濟新機遇

人民網記者 王仁宏
2024年06月19日09:18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近日,郭女士在“618”促銷和“以舊換新”補貼下,將使用多年的電熱水器置換為新款燃氣熱水器。“以舊物換新物,不僅解決安全隱患,也能及時感受新技術帶來的便捷體驗。”

以舊換新、二手交易、綠色補貼……在技術迭代、產業升級和綠色理念的助推下,循環經濟以千萬家庭為源頭,在數字技術賦能下深度融入日常消費場景,並在產業體系的日益完善中,為產業提質升級、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提供重要助力。

每回收一萬台冰箱可減少碳排放約65噸﹔

一台洗衣機能拆解出約18千克鐵,可制作109個金屬筆筒﹔

每回收再利用一噸塑料可減少約6噸石油,相當於減少約2噸碳排放、種植1818棵樹……

一項項數字背后,折射出循環經濟的巨大綠色前景。

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我國冰箱、洗衣機、空調等家電保有量已超過30億台﹔每年主要電器報廢量超2億台、手機廢棄量達4億部以上……如此巨大的“換新”空間也為循環產業發展提供了堅實基礎。

“循環經濟是促進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重要途徑,亦是提升我國經濟韌性和綠色競爭力的重要模式。” 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城市創新部新產業研究室副主任周君表示,當前,以節能降碳為目標的循環創新成果正不斷涌現,循環經濟與互聯網、大數據等數字化技術正在社會生活領域得到融合運用。

2024年5月13日,重慶市沙坪壩區融創茂商場,市民使用手機回收機器人進行報價回收。

2024年5月13日,重慶市沙坪壩區融創茂商場,市民使用手機回收機器人進行報價回收。(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面對廣闊前景,產業各方協同聯動,不斷暢通消費品以舊換新的消費鏈路,加快構建出一條“換新+回收”物流體系和新模式發展。

以收促消,暢通服務鏈路。當前,產業各方聯合物流、評估、回收、金融等機構合作商,不斷優化服務鏈路,為用戶提供更加便捷、省心的置換服務。

為了給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體驗,京東在以舊換新補貼基礎上,進一步整合評估、送新、收舊、安裝等服務流程,讓好物新品“一鍵”直達。數據顯示,今年3月,在京東通過以舊換新購買家電家居商品的用戶數同比增長超140%。

以消促新,滿足多元需求。在工業生產領域,生活中被置換的廢舊汽車依然渾身是寶。除去廢鋼、有色金屬外,拆解的動力電池、零部件在回收修理后,可在儲能電池、低速電動車、升降機等領域再利用,車況較好的汽車還可繼續作為二手車、駕校租車等形式流入市場。

日前,財政部下達了2024年汽車以舊換新中央財政補貼資金預撥預算的通知,確定今年補貼資金總額為111.98億元,2024年全年報廢汽車回收量指標為378萬輛。

以新促產,推進轉型升級。拆解、清洗、造粒、改性……在青島萊西市的海爾家電再循環互聯工廠,經過數十道工序,從全國各地運送來的廢舊家電搖身一變,換新成為再生塑料、再生金屬等材料,在汽車、家居、日化等多場景下實現高價值應用。

“工廠每年可實現廢舊家電拆解200萬台,循環材料再生3萬噸。”該公司負責人表示,基於數字技術,海爾在收、儲、運、拆等各環節實現了對廢舊家電回收全流程可視、可溯、可查,在清晰流程、明確體系的同時,為回收商、拆解廠等提供數字支持,有效提高產業全鏈路回收與再利用效率。

可以看到,以往對生態環境形成制約的廢舊資源,正在產業賦能下轉變成為循環利用的綠色機遇。不過,推進以舊換新、提升物資循環利用水平是項系統工程,廢舊商品回收仍面臨規模大、任務重的現實問題,需要各方協同發力、綜合施策。

周君表示,循環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在於能否探索出可持續的商業模式,逐步擺脫對政府財政的高度依賴。

“目前,在循環經濟領域已經衍生出不少具備自負盈虧能力的市場主體。后續應在政策上鼓勵這類市場化的運營模式,在用地等要素保障上給予支持,在項目運營審批上推動跨部門協同,積極探索各類型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的特許經營模式,形成可復制、可推廣模式,助力我國資源循環利用效率提升。”他說。

相關報道

“換新”正當時 政策紅利激發多層次消費需求

企業“當主角”,以舊換新換出新活力

(責編:王仁宏、呂騫)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