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消費“含綠量” 激發經濟增長新動能
買車首選新能源汽車﹔買家電優先考慮低能耗節能產品﹔點餐首選“小份菜”“一人食”……近年來,我國綠色消費呈現出新的特點,由“被動型”向“主動型”轉變,“綠色潮流”正在神州大地上蓬勃興起。
綠色消費作為一種新型消費模式,正逐漸成為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的重要途徑。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記者觀察到,《意見》首次對“綠色消費”進行系統部署。
中國信息協會常務理事、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朱克力對人民網記者表示,《意見》的發布對於推動全社會消費模式綠色轉型具有深遠影響,在為綠色消費提供政策引導和支持的同時,更在全社會范圍內營造綠色消費的氛圍和意識。
朱克力認為,政策出台為綠色產業發展注入新的動力,同時有望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奠定更為堅實的基礎。《意見》通過明確綠色轉型的目標和路徑,促進消費者對綠色產品的認知和接受度,進而推動市場需求轉變。
全面推進綠色消費,供需兩側需共同發力。在供給端,《意見》提出,“引導企業開展綠色設計、選擇綠色材料、推行綠色制造、採用綠色包裝、開展綠色運輸、回收利用資源,降低產品全生命周期能源資源消耗和生態環境影響”。
在需求端,《意見》提到,“增強全民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抵制過度包裝”“引導公眾優先選擇公共交通、步行、自行車等綠色出行方式”等。
朱克力認為,《意見》不僅鼓勵消費者選擇綠色、環保的產品和服務,還通過政策扶持和優惠措施引導企業生產更多綠色產品,從而形成良性循環。“這樣一來,全社會消費模式將逐漸向著更加綠色、低碳方向轉變。”
“目前我國綠色產品供給一定程度上已能滿足市場需求,特別在一些大城市和發達地區。但在更廣泛范圍內,綠色產品供給仍然有待加強。”朱克力說。
對此,朱克力表示,在保障供給端的安全性和穩定性上,應從三方面重點發力。首先要加強綠色技術研發和創新,提高綠色產品質量和性能,以滿足消費者多樣化需求﹔其次要優化綠色產品生產流程,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從而增加綠色產品市場競爭力﹔此外還要建立健全綠色產品認証和監管體系,確保綠色產品真實性和可靠性,增強消費者信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