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供能力再增強 各地多措並舉織密供暖“安全網”
近期,全國大范圍地區迎來低溫天氣,能源保障工作進入關鍵時期。為確保人民群眾溫暖過冬,各地多措並舉織密精准有力的保供“安全網”,為今冬明春的能源供應筑起堅實的防線。
近日召開的2025年全國能源工作會議提出,當前正值迎峰度冬關鍵時期,能源保供任務繁重。能源系統要密切關注能源供需動態變化,扎實做好能源供應保障各項工作。要進一步強化安全生產意識,深入開展風險隱患排查,抓好突出問題整治,強化應急處置,確保人民群眾溫暖過冬、祥和過年。
此前,國務院國資委召開中央企業今冬明春保暖保供工作專題會,會上提出要加大煤炭開採和電煤、天然氣採購力度,做好新增裝機並網,積極引導用戶削峰填谷,確保迎峰度冬保供安全。要加快電力、油氣和管網項目投資建設進度,持續提升保供硬實力。要加強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創新,推動數字技術和能源技術深度融合,支撐新型電力系統建設。
“全國煤炭生產持續保持穩定,油氣增儲上產取得明顯成效。當前統調電廠存煤保持在2億噸以上的較高水平,東北地區備冬儲煤較為充足。天然氣資源准備較為充足,調峰儲氣能力較去年增加了80億立方米,儲氣庫已提前完成注氣任務。”國家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國家能源局最新數據顯示,截至11月底,全國累計發電裝機容量約32.3億千瓦,同比增長14.4%。其中,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約8.2億千瓦,同比增長46.7%﹔風電裝機容量約4.9億千瓦,同比增長19.2%。
煤炭在能源保供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山西省,一家煤礦單日最高原煤產量超12萬噸,目前平均每天有7列火車往外運煤,外運量佔七成,有力保障周邊地區能源供應。截至11月,陝煤入渝保供量超1800萬噸,達1840萬噸,為重慶能源保障發揮了“定盤星”和“壓艙石”作用,對重慶地區重點電廠和工業企業平穩運行、經濟社會持續發展提供了重要能源支撐。
油氣領域同樣紛紛加大馬力增產保供。作為華北地區工作氣量最大的區域性調控氣源,大港油田儲氣庫群現有11座地下儲氣庫,地下採出的天然氣兩小時即可到達北京及周邊地區,冬季日採氣量佔北京地區用氣高峰量的近五分之一,為即將到來的嚴寒冬季備足了“底氣”。
“要持續優化能源結構,提升頂峰保供能力。”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保供工作負責人強調,供暖季期間,將確保電廠存煤維持在合理區間,充分利用儲氣庫、LNG接收站等調峰設施,發揮全國油氣管網互聯互通優勢,強化區域能源互補和品種協同,加強跨省跨區電力調度,精細化調用儲能資源。
在推動“雙碳”目標實現的進程中,清潔能源同樣扮演著重要角色。在山東省,長島綜合試驗區積極按照“企業為主,政府推動,居民可承受”原則,推進新型供暖設備使用,先后投資2.2億元,實施了“煤改電”清潔能源供暖項目。據了解,項目投運后22處新能源供暖站覆蓋供暖面積107萬平方米,每年可節煤2萬噸以上。
國家能源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要積極按照“宜電則電、宜氣則氣、宜煤則煤、宜熱則熱”原則,選擇清潔供暖方式。城鎮地區重點發展集中取暖,縣城優先規劃建設小型燃煤熱電和生物質熱電聯產,條件適宜地區積極推進工業余熱取暖。農村地區根據資源條件,按照“以供定改、先立后破”原則,穩妥推進“煤改氣(電)”,因地制宜發展地熱、生物質能、太陽能、集中供暖等清潔取暖方式。
“要加強能源產業鏈上下游的協同創新,推動數字技術與能源技術的深度融合,為新型電力系統的構建提供有力支撐。”國資委相關負責人表示,要加強安全隱患排查,制定應對極端天氣的應急預案,確保能源生產供應的安全穩定,堅決守牢安全生產的生命線。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