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進品牌強國建設(新時代畫卷)
沈陽新鬆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工業機器人、移動機器人、特種機器人三大類核心產品,為全球4000余家知名企業提供智慧升級服務。圖為新鬆點焊工業機器人在工廠批量應用,助力汽車制造裝備國產化。 |
中國商飛C919大飛機是我國首款按照國際通行適航標准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噴氣式干線客機。自2023年5月28日投入商業運營以來,C919累計承運旅客突破100萬人次。圖為完成功能和可靠性專項試飛的C919大飛機。 |
“華龍一號”是我國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是中核集團自主創新取得的重大標志性成果。首批4台機組已經全部建成投運,是全球唯一按計劃建成投產的三代核電首堆工程,標志著我國核電技術水平已經躋身世界前列。圖為中核集團漳州核電基地。 |
國家電投集團發電總裝機2.48億千瓦,清潔能源裝機佔比70.6%,是我國第一家擁有光伏發電、風電、核電、水電、煤電、氣電、生物質發電等全部發電類型的能源企業,也是全球最大的光伏發電、新能源發電、清潔能源發電企業。圖為國家電投集團黃河公司西寧分公司,工人在生產高效IBC電池組件。 |
2008年,中國中鐵裝備集團研制了我國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復合式盾構機。經過10余年的發展,中國盾構機已經完成了從引進消化到自主創新的飛躍。中鐵裝備先后研制了世界最大直斷面矩形盾構機、世界最大直徑硬岩掘進機、世界首台馬蹄形盾構機等創新產品。圖為世界最大直徑硬岩掘進機“高加索號”。 |
徐工集團自主研發100多項國產首台套重大裝備、千余項關鍵核心技術。公司17類主機市場佔有率穩居國內第一,帶領工程機械集群入圍國家首批公布的45個先進制造業集群。近年來,徐工集團國際收入持續攀升,2024年前三季度,徐工集團國際收入佔比達46.7%。圖為徐工集團700噸礦用液壓挖掘機在施工作業。 |
“愛達·魔都號”是我國首艘國產大型郵輪,由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旗下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設計建造,推動我國郵輪研制實現了從無到有的重大突破。“愛達·魔都號”於2024年1月1日開啟商業首航,目前已經成功運營84個航次,服務超30萬名國內外游客。圖為“愛達·魔都號”。 |
一汽集團是國有特大型汽車企業集團,前身為第一汽車制造廠,是國家“一五”計劃重點建設項目之一,開創了新中國汽車工業的歷史。紅旗品牌由一汽集團直接運營,連續21年上榜“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圖為2024年中國品牌日活動現場,紅旗新能源汽車吸引觀眾駐足。 |
全國主要農作物新品種中,超過70%由南繁培育,海南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在我國農業發展中具有重要地位。近年來,海南加快建設集科研、生產、銷售、科技交流為一體的南繁硅谷,大力發展種源、種業、種質等育種產業,取得顯著成效。圖為工作人員在海南省三亞市崖州區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彩色稻田中進行田間作業。 |
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畢克齊鎮小裡堡村的伊利敕勒川生態智慧牧場引入智能無人擠奶系統、自動飼喂系統、機器人清糞環保系統等,應用伊利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牧場運營管理系統,實施精益牧場管理,實現種好草、養好牛、賣好奶的生態循環發展。圖為敕勒川生態智慧牧場一景。 |
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是全球領先的特大型基礎設施綜合服務商,產品和服務遍及150多個國家和地區。通過幾代員工的持續努力,中交集團建設了一批代表世界先進水平的交通基礎設施,為客戶提供了成熟完備的服務,形成了全球領先的技術體系。圖為中交集團參與建設的深中通道西人工島。 |
國家能源集團擁有煤炭、電力、運輸、化工等全產業鏈業務,在煤炭安全綠色智能、煤電清潔高效穩定、運輸物流協同一體、現代煤化工高端多元低碳、新能源多元創新規模化發展等領域取得全球領先業績。煤炭產銷量、發電量、供熱量、鐵路貨運量分別達到全國的1/6、1/7、1/8、1/9。圖為國家能源集團榆林化工循環經濟煤炭綜合利用項目。 |
高鐵裡程超4.7萬公裡、位居世界首位,超過世界上其他國家高鐵營業裡程的總和,每日開行高鐵動車組達1萬列以上……中國高鐵,已經成為裝備制造的亮麗名片。圖為復興號綜合檢測列車行駛在內蒙古自治區豐鎮市豐鎮特大橋上。 |
作為一家橫跨汽車、軌道交通、新能源和電子四大產業的國際型企業,比亞迪已實現全球六大洲的戰略布局。2024年前三季度,比亞迪新能源乘用車出口達29.8萬輛,同比增長100%。比亞迪新能源車已銷往99個國家和地區。圖為合肥比亞迪汽車廠區,整齊停放的新能源汽車正在等待運輸銷往國內外市場。 |
得益於高標准的制造水平和創新能力,在動力電池領域,寧德時代市場份額連續7年位居全球第一。全球每3輛新能源汽車,就有一輛搭載寧德時代電池。圖為寧德時代生產車間內,工人正在操作生產設備。 |
海信集團加速推進全球化布局,目前在全球設有30個研發中心、36個工業園區和生產基地,設有64個海外公司和辦事處,初步形成全球“5+1”區域中心研產銷一體化布局。2023年海信海外收入858億元,佔整體營收42.5%。圖為海信南非工業園生產車間。 |
華為Mate XT作為全球首款商用三折疊手機,在鉸鏈系統、屏幕彎折等方面實現多項技術突破,是華為開展技術研發與自主創新的重要成果。2024年前三季度,華為旗艦手機出貨量同比增長71%。圖為消費者在重慶華為智能生活館體驗華為Mate XT手機。 |
近年來,太鋼高端不鏽鋼產品廣泛應用於交通運輸、電子信息、新能源等領域。2020年以來,太鋼實現多項產品全球首發、國內首發,展現出在不鏽鋼、高端特鋼、尖端材料領域的技術優勢。圖為太鋼不鏽鋼加工車間內,工人在加緊生產。 |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品牌是企業乃至國家競爭力的綜合體現。有研究顯示,品牌價值每增加1%,會給本國GDP帶來0.13%的提升,加強品牌建設是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徑。
縱觀當下,我國品牌建設初具成效,越來越多的中國品牌,正快速成長為高品質、高品位的“國貨之光”。品牌對產業提升、區域經濟發展、一流企業創建的引領作用不斷凸顯。在長三角,一家新能源汽車整車廠可以在4小時車程范圍內解決所需配套零部件供應﹔2024中國企業500強入圍企業中,2023年平均研發投入比上年增長9.41%﹔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容量5.1億千瓦,中國貢獻超過一半……一組組數字背后,蘊藏著品牌建設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力。
創新是品牌實力不斷增強的活力之源。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根本出路在於向“新”而行、因“新”而進。從首款按照國際通行適航標准自行研制的C919大飛機,到全球首個最大鑽深11000米的“夢想”號大洋鑽探船,再到第三代自主超導量子計算機“本源悟空”,一大批國之重器不斷涌現,既彰顯了強勁的創新動能,也擦亮了熠熠生輝的“國家名片”。
品質是品牌口碑持續提升的重要前提。推動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需要發展新質生產力,以“質”致遠。從2015年開始,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連續9年位居全球第一,2023年產銷量佔全球比重超過60%﹔在制造業自動化方面,中國工業機器人密度已超越德國和日本,位列世界第三……從消費品領域的優質高端產品不斷涌現,到工業品領域產品穩定性、可靠性不斷提升,高品質已成為中國制造的代名詞。
開放是品牌價值充分釋放的有效途徑。推動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應緊盯國內國際市場需求,將融合“機遇”轉化為發展“紅利”。2023年,中國外貿“新三樣”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合計出口突破萬億元大關﹔截至今年11月15日,中歐班列累計開行達到10萬列……隨著“開放融合”的輻射面不斷擴大,越來越多中國品牌正在走向世界。
品牌強國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統籌謀劃、久久為功、扎實推進。今年9月,2024中國企業500強榜單發布,入圍企業2023年總營收邁上110萬億元新台階,中國品牌正向著實力更強、結構更優、活力更足穩步邁進。相信隨著品牌消費持續擴大,不斷促進質量變革和質量提升,將有更多叫得響的中國品牌不斷涌現,助力品牌強國建設加快推進。
(本報記者 劉涓溪)
數據來源:科學技術部、國家統計局、國家知識產權局等
《 人民日報 》( 2024年12月30日 06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