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產業發展,如何搶佔先機?

人民網北京2月19日電 (記者趙竹青)未來產業如何搶佔發展先機?近日,在中國電子學會等單位主辦的未來產業國際化發展大灣區對接活動上,多位專家學者提出實現路徑。
未來產業,是指由前沿技術驅動,當前處於孕育萌發階段或產業化初期,具有顯著戰略性、引領性、顛覆性和不確定性的前瞻性新興產業。
“大力培育未來產業已成為引領科技進步、帶動產業升級、開辟新賽道、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戰略選擇。”全國政協常委、致公黨中央副主席、全國婦聯副主席、工業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長、中國電子學會理事長徐曉蘭說。
她認為,積極培育未來產業,尤其要加快關鍵技術突破,加強前沿技術多路徑探索、交叉融合和顛覆性技術供給,培育重點硬核產品﹔堅持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協同發展,產學研用金深度融合,加速科技成果熟化,豐富拓展應用場景﹔加快構建更加靈活、完善的金融財稅政策和投融資機制,開展人才基地規劃與建設,引進科技領軍人才和頂尖科學團隊,助力大灣區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圍繞人才交流、技術合作、標准制定和產業體系建設等加深國際協同創新,共建開放合作生態。
中國工業合作經濟學會理事長張季提到,以具身智能為代表的未來產業是具有戰略性、引導性、顛覆性的前瞻性新興產業,是重塑全球科技創新版圖與產業經濟地理格局的先導力量,大力推動具身智能產業發展有助於推進人機共生領域革命性變革,對於提升我國產業競爭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全國政協常委、教科衛體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原黨組書記、書記處第一書記尚勇表示,未來產業多源自於原始性、顛覆性創新,創新人才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同時,未來產業遵循爆炸式成長和集群式生長的規律,需要風險投資等資本市場的強烈驅動。培育未來產業時,政府應減少直接干預,更加聚焦於營造優良創新生態的主責。
在全國政協常委、教育部原副部長孫堯看來,近年來,我國人才培養的水平和質量穩步提升,在未來產業發展中,高校應發揮更重要的作用,與企業加深合作,助力成果轉化。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