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極端條件實驗裝置通過國家驗收

科技日報北京2月26日電 (記者陸成寬)26日,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綜合極端條件實驗裝置順利通過國家驗收。該裝置位於北京懷柔科學城,能同時模擬極低溫、超高壓、強磁場和超快光場等極端環境,科學家可在這些極端條件下探索物質世界的奧秘。國家驗收委員會認為,項目按指標、全面、高質量完成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批復的各項建設任務。
任何物質都是在一定的物理條件下形成的。通過使物理實驗條件到達極端狀態,可以形成許多在常規物理條件下不能得到的新物質和新物態,從而大大拓展人們認識自然、改造自然、造福人類的能力。因此,世界科技強國都在大力建設“極端環境實驗室”,比如美國的強磁場實驗室、日本的極端條件實驗室、歐洲的強磁場中心。
我國建成的綜合極端條件實驗裝置具備多種極端條件綜合實驗能力。“它就是一個極端環境模擬器,能夠制造各種地球上罕見的極端環境,比如接近絕對零度的極低溫、比地球磁場強幾萬倍的超級磁場、接近地心壓力的超高壓以及超快的光脈沖。這就像給科學家打造了一個‘全能實驗室’。”綜合極端條件實驗裝置極端條件量子態調控系統副研究員李沛嶺解釋。
借助這一裝置,科研人員可以開展非常規超導、拓扑物態、新型量子材料與器件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並可在物理、材料、化學和生物醫學等領域開展超快科學研究,探索極端時空尺度上的物質結構信息和動力學信息。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綜合極端條件實驗裝置首席科學家呂力說,這一裝置的建成和驗收,極大地提升了我國在物質科學及相關領域的基礎研究與應用基礎研究綜合實力,對推動科技進步具有關鍵作用。
目前,該裝置已經開放的課題申請達5個批次,批復機時超過35萬小時,已提供機時超過22萬小時,用戶涵蓋國內外眾多高校和科研機構。依托該裝置,科研人員已經取得了多項基礎研究成果和示范性技術突破,比如發現分數量子反常霍爾效應、裡德堡莫爾激子,在高壓誘導發光材料研究等方面取得重大進展,攻克了超導量子計算、極高場超導磁體的物性測量系統和無液氦稀釋制冷機等關鍵技術。
據介紹,綜合極端條件實驗裝置於2017年獲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批復立項,並於同年9月底開工建設,是懷柔科學城首個開工建設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其主要建設單位是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共建單位為吉林大學。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