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流程智能化助力制造業轉型加“數”跑


在福建某能源石化企業生產指揮中心,一面30米長的弧形三維可視化大屏實時跳動畫面,綠色能源、高端材料重大項目建設場景一覽無余。
“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提高了管理、決策的效率。”相關工作人員表示,通過態勢感知技術,指揮中心可以識別出建設現場的不安全行為,並及時提醒現場工作人員。
近年來,人工智能與經濟社會各行業各領域廣泛深度融合。國務院近日印發的《關於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提到,推動工業全要素智能聯動,加快人工智能在設計、中試、生產、服務、運營全環節落地應用。深化人工智能與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增強工業系統的智能感知與決策執行能力。
在數字化浪潮的推動下,智能轉型成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路徑。“運用智能技術有利於提升產品質量、擴大企業銷量﹔可以降低企業庫存成本、內部協調成本和用工成本,幫助減少各業務環節的‘跑冒滴漏’現象。”中國互聯網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史宇鵬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可促進企業以更低成本選擇更有市場前景的方向進行研發,從而提升企業產品研發效率和經濟效益。
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7月份,規模以上數字產品制造業增加值增長8.4%,其中,智能設備制造、電子元器件及設備制造等行業分別增長13.4%、11.0%﹔機器人產業蓬勃發展,帶動機器人減速器、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等產品產量分別增長48.0%、24.0%、12.8%。
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當前,人工智能、大數據、5G等技術快速迭代,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加速推進,不斷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在安徽,某醫療用品企業搭建共享平台、建立信息管理網絡、創新數字化管理模式、打造智能工廠,實現生產全流程的智能化監控與管理。據了解,當前該公司車間智能化聯網比重達92.85%,生產效率提升23.85%,產品良品率提高20%,能源利用率提高21.15%。
在河南商丘某鋁加工產業園區,企業通過生產數據實時監測系統,讓產品質量合格率提升至98%,問題響應速度提高60%,綜合能耗降低25%,生產成本降低30%。
近年來,我國牢牢把握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機遇,推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進一步深入。“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融合程度顯著加深。”國家數據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產業數字化方面,智能化轉變、數字化改造加速推進,建成了萬余家智能工廠,覆蓋超過80%的制造業行業大類。
當前,數字經濟快速發展,智能技術日益融入制造業各生產環節。在山東日照某風電設備制造基地的智能化生產車間裡,搭載大型部件的AGV按預定路線平穩運行,機械臂靈活轉動,精准對位緊固毫米級螺栓。在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加持下,該基地構建了覆蓋全流程的智能生產體系,整體生產效率提高超30%。
在福建晉江,某智能科技公司自主研發超級柔性智能制鞋生產線,搭載3D鞋型建模仿真系統,該生產線可24小時無燈工作﹔使用無線射頻識別芯片,該生產線能動態識別鞋型、鞋碼、左右腳,無需停工即可實現多種鞋型、不同鞋碼的同時生產和無縫切換。相關負責人表示,根據測算,該生產線可減少約50%的用工,節省約30%的接著劑,一條生產線10小時可生產超過2300雙鞋。
“制造業企業數字化轉型需要把智能技術與業務進行深度融合。”史宇鵬認為,要讓數據在企業內部流動起來,打破部門間存在的信息不對稱問題,讓數字技術真正能為企業效益發揮作用,從而促進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