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慶國:數字化治理需以機制創新釋放價值 以制度規范守護安全


人民網北京8月28日電(記者王天樂、任妍)8月26日,由人民網·人民數據主辦的“2025人民數據大會”在深圳啟幕。圍繞數據基礎設施建設等議題,匯聚行業智慧,探討前沿趨勢,分享實踐經驗,深化合作共識,共謀數據要素價值釋放的創新路徑。
大會期間,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孟慶國在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表示,無論是公共數據開發還是AI技術應用,數字化治理的關鍵在於平衡“價值釋放”與“風險防控”,既要通過機制創新激活數據與技術的潛力,也要靠制度設計筑牢安全與公平的底線。
談及公共數據授權運營,孟慶國表示,這一機制正是平衡公共數據高價值與高敏感性的核心探索。目前國家與地方已出台多項政策推動實踐,多地成立數據局、數據集團,構建“政府監管+專業運營”模式,數據集團對政務數據、社保醫療數據等核心公共數據進行加工、清洗、脫敏,或搭建可信數據空間,讓數據安全流向市場端,既為金融、投資領域提供精准的企業畫像與信用評價,助力產業發展,也為公共服務優化提供支撐,階段性成果顯著。未來需進一步完善數據加工標准,擴大授權運營范圍,持續釋放數據要素紅利。
針對AI賦能基層治理,孟慶國認為,基層需從三方面適配技術變革。一是打破“數據孤島”,破除部門壁壘,整合分散在各系統的治理數據,形成高質量數據集,為AI大模型應用奠定基礎﹔二是創新合作機制,借力外部技術企業的算力、模型資源,彌補基層專業能力短板,構建“基層組織+技術方”協同模式﹔三是提升人員素養,強化工作人員的數據意識與AI認知,讓技術真正服務於風險預判、精准服務等治理需求。
孟慶國同時提醒,技術是雙刃劍,需以制度引導向上向善。要規范數據處理流程,嚴守個人隱私與信息安全底線﹔建立數據質量審核機制,避免數據偏差導致決策異化﹔還要關注數字鴻溝,通過保留線下服務、開展技術培訓等方式,確保技術普惠,讓數字化治理始終圍繞“為民服務”核心,守護公平正義。(實習生顧若菲、邱天翔對本文亦有貢獻)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