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供給補短板 “十四五”期間保險業保障能力持續提升


點擊播報本文,約
保險,連接各行各業、關系國計民生,在促進經濟發展、改善民生保障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保險業總資產超40萬億元,累計賠付9萬億元,較“十三五”時期增長61.7%﹔農業保險為8億戶次農戶提供風險保障﹔商業養老、健康保險積累准備金11萬億元﹔出口信用保險累計提供風險保障4.4萬億美元,較“十三五”時期增長52%﹔累計提供科技風險保障超10萬億元……“十四五”期間,保險業經濟“減震器”、社會“穩定器”的作用凸顯。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主任鄭偉表示,“十四五”期間,保險業圍繞“高質量發展”這條主線,綜合實力更加雄厚,實現了新跨越。一方面,通過資產端和負債端的兩端發力,保險業服務實體經濟更上新台階。另一方面,聚焦養老保險、健康保險、巨災保險等三個維度,保險業服務民生保障取得新突破。
——服務實體經濟質效提升。“十四五”期間,從國家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到薄弱環節,從實驗室到田間地頭,保險為實體經濟的方方面面提供著風險保障。
服務科技創新。中國人保構建涵蓋13個大類200余款產品的全生命周期科技保險產品體系,集成電路共保體成立以來累計提供風險保障超過4萬億元﹔人壽財險開發“三首”類、知識產權類、生命科學類、航天類及高新技術企業類保險等200余款科技保險產品﹔平安產險累計為長征八號遙感衛星、國產大飛機C919等超1800個國家和地方型項目提供超3000億元保障……“十四五”期間,保險業累計提供風險保障超過10萬億元,首台套、首批次保險支持創新應用項目3600個,為科技研發和成果轉化“保駕護航”。
推動綠色轉型。太保產險聚焦綠色能源、生物多樣性保護、碳市場等重點領域,累計首創產品34個,碳普惠平台覆蓋超300個城市,平台用戶超45萬﹔英大財險創新開發電網設備延保保險等特色產品,“十四五”期間,累計為電網提供保險保障金額超50萬億元。
保障糧食安全。2025年上半年,人壽財險承保水稻、小麥、玉米三大主糧面積超6500萬畝,提供各類風險保障超585億元﹔2024年中國人保為5542萬戶次農戶提供農業風險保障2.1萬億元,三大主糧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承保面積3.2億畝。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學院教授何小偉表示,“十四五”期間,我國保險產品種類極大豐富,已深度滲透生活和社會的方方面面。無論是駕車出行、旅游休閑,還是家庭投資、養老規劃、健康護理,還是網上購物、貸款擔保,或是企業分散風險,保險都像“鹽溶於水”般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保障和改善民生能力加強。“十四五”期間,保險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惠及面穩步擴大,服務能力不斷提升。
推動養老保障體系建設。人壽壽險參與承辦200多個大病保險項目、70多個長期護理保險項目和140多個城市定制型商業醫療保險項目﹔人保財險開發“騎手保”“安業保”等特色產品﹔平安人壽居家養老服務已覆蓋全國85個城市﹔新華保險承辦55個“惠民保”項目,覆蓋人群超百萬﹔截至2025年9月,泰康養老社區已全國布局37個城市46個項目,服務超1.8萬位老人……“十四五”期間,大病保險服務12.2億城鄉居民,長期護理保險覆蓋1.8億人,5年來商業健康險為患病人群累計支付1.8萬億元經濟補償。
助力提升災害保障水平。太保產險建設集成11類災因的全國災害風險地圖,構建立體協同應災模式﹔平安產險依托“鷹眼系統”構建數字化風險預警網絡﹔人壽財險在四川上線“智慧農業風險防控系統”,實現農田風險“全天候感知、全維度預警”。“十四五”期間,保險業針對洪澇災害、台風地震等累計賠付超過1500億元。
為更好應對重大災害,自2024年起,巨災保險已實現我國常見自然災害全覆蓋和最低保障金額翻倍。人保財險在河北落地全國首單多災因、多年期、多層次的綜合巨災保險,將地方性巨災保險開辦至20個省118個地市。2024年,中國城鄉居民住宅巨災保險共同體為全國6439萬戶次居民提供了22.36萬億元巨災風險保障。
中央財經大學國家風險治理與保險服務創新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曉林表示,“十四五”期間,我國保險業根據各群體、區域的風險觀、風險分層與風險視差所形成的對風險保障的異質性需求,以老病災貧風險保障為核心,形成了全方位的保險保障服務體系,並有效調節著全社會的應險資源適配,使應險資源配置得以優化。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