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十四五·十四物”系列報道之十三

手中羅盤 萬裡青山

人民網記者 歐陽易佳
2025年11月03日10:59 | 來源:人民網222
小字號

點擊播報本文,約

吳波所攜帶的老式金屬羅盤。受訪者供圖

吳波所攜帶的老式金屬羅盤。受訪者供圖

深秋的北京,在中國林科院荒漠化研究所所長吳波的辦公室裡,一個巴掌大的老式金屬羅盤,靜靜地訴說著一段曾經的時光。盡管GPS早已普及,吳波在野外考察時,仍習慣帶上它。

“用慣了,踏實。”指尖撫過盤面,吳波的目光仿佛穿越回當年的野外實習現場。這枚大學期間老師贈予的羅盤,不僅是方向儀,更是科研初心的刻度尺。“握著它,就像老師在身邊提醒我,做科研要一絲不苟、腳踏實地。”

吳波年輕時在毛烏素沙地開展調研。受訪者供圖

吳波年輕時在毛烏素沙地開展調研。受訪者供圖

“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要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著力提高生態系統自我修復能力和穩定性。吳波的工作,就是讓荒漠煥新顏。“這好比‘解剖麻雀’,隻有在一個區域不斷地深入研究,才能把荒漠化的驅動因素、形成機制、治理技術及可持續發展模式等研究透徹,最終為荒漠化防治提供具有普適性的解決方案。”

一代代科研工作者如羅盤般的堅定,在歲月的刻度上,為萬裡黃沙標注了綠色的方向。這份堅持,終見成效。2025年,毛烏素沙地主體所在的鄂爾多斯市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光伏+治沙+養殖產業聯合體”模式入選聯合國糧農組織“中國糧食體系數字化轉型和可持續發展研究”項目的畜牧業可持續發展典型案例,成為我國農牧業綠色循環發展亮眼實踐。

進入新時代,我國把“三北”工程上升為國家重大戰略,堅持科學治沙,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力爭用10年左右的時間,打一場“三北”工程攻堅戰,把“三北”工程建設成為中國北疆綠色長城、生態安全屏障。近兩年來,“三北”工程攻堅戰累計實施項目415個,完成建設任務1.64億畝,三大標志性戰役取得了重要階段性成果。“三北”工程東部殲滅戰區,科爾沁沙地已經呈現出往日的稀樹草原風光﹔中部攻堅戰區,黃河泥沙輸入量比以往大大減少﹔西部阻擊戰區,我國最大、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已經戴上了“綠圍脖”。

自然資源部部長、國家自然資源總督察關志鷗在介紹“十四五”時期自然資源工作高質量發展成就時表示,“三北”工程三大標志性戰役完成建設任務1.64億畝,進一步夯實了北疆綠色長城、生態安全屏障。

此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三北”工程總體規劃》,提出“到2050年,工程區森林覆蓋率增加1.9個百分點,林草覆蓋率達43%,可治理沙化土地基本得到治理,沙化土地綜合植被蓋度達25%以上,退化草原和濕地有效修復,水土流失狀況持續好轉,沙塵天氣、泥沙危害全面緩解,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生態系統碳匯能力明顯提升,推動美麗中國建設取得更大成就。”

“你如果沒有堅定的信念,不熱愛這個事業,就不可能一直堅持下去。”吳波說,僅一個區域綠化不算綠,共同守護下,綠水青山才是真正的金山銀山。隨著“三北”工程三大標志性戰役的全面推進,他所探索的治理技術正從毛烏素沙地這個“解剖麻雀”的樣本,推廣到更多需要綠化的國土。

“風沙還沒有完全停下腳步,我們的研究也不會停止。”吳波說,他手中的羅盤刻度依舊清晰,它將一如既往地指引科研人員,羅盤之上,是指引方位的刻度﹔羅盤之外,是正在鋪展的萬裡青山。(實習生劉藝璇對此文亦有貢獻)

相關閱讀:

“十四五·十四物”系列報道:

之一:從代碼中看中國創新

之二:便民業態“入圈” 幸福生活“出圈”

之三:車間的“智”變,發展的“質”變

之四:一台相機裡的“藍藍天日記”

之五:從一度“綠電”看能源變革中的“民生答卷”

之六:科技筑巢 千頭牦牛在高原“哞”幸福

之七:一張火車票裡的交通強國答卷

之八:從“企業服務包”看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

之九:鄉村振興路上“鴿”聲嘹亮

之十:一頂鷹紋花帽盤活文旅文化新體驗

之十一:一張“異地結算單”鋪就便捷就醫路

之十二:一份保單托起家庭希望

(責編:楊曦、呂騫)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