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经济体再次成为世界的焦点
“盘活存量”击碎放水幻想
向新兴经济体寻求增长动力,成为参加2012年夏季达沃斯的嘉宾热议话题。【详细】
新兴经济体存“远虑” 中国应加快人民币国际化
短期而言,债务危机及其可能的恶化将对新兴市场产生负面溢出影响,如出口下降、资本流动逆转、银行信贷紧缩、经济增长率下降等。中长期而言,需提防积累与美欧国家类似的脆弱性,如债务过高,尤其是隐性债务过多等风险。【详细】
可持续发展备受关注 新兴经济体再成焦点
若要摆脱经济增速放缓的魔咒,改革增长方式,提高投资效率,特别是减少税收,放宽对私营企业的限制,增加市场自由化竞争程度对于新兴经济体实现持续增长至关重要。【详细】
新兴经济体增长外部风险加剧
当前新兴经济体发展环境面临一些新变化,各国应积极应对,增加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规避发展中的外部风险。【详细】
我国明确城镇化路径 小城市将全面放开落户限制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昨天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受国务院委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徐绍史作了关于城镇化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报告中涵盖了近年来围绕城镇化所做的主要工作、我国城镇化现状及趋势、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基本思路等方面内容。
徐绍史在报告中明确提出,现行户籍管理、土地管理、社会保障、财税金融、行政管理等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固化了已经形成的城乡利益失衡格局,制约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
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需要着力加强制度顶层设计,统筹推进人口管理、土地管理、财税金融、城镇住房、行政管理、生态环境等重要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明确城市规模界限,防止大城市无序扩张。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评估体系,重点关注农村转移人口就业水平、基本公共服务覆盖率、农业现代化程度、土地利用效率、农民收入水平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等指标。
【详细】
城镇化的真正目标及路径选择
城镇化是当今全球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但城镇化的最终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提高以货币形态为表现形式的经济效益,以及增加以货币形态为表现形式的GDP总量。因为在信用货币经济条件下,单纯通过城镇化所实现的GDP总量增长,是无法持续的。
就静态而言,我国农村的货币化程度较低,农民所承包的土地、所拥有的居宅还不能货币化衡量,而伴随城镇化进程的稳步推进,我国广阔农村规模巨大的非货币化土地将实现的货币化收入,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一个地区的GDP总量;与此同时,随着农村拆迁而导致大量农村居宅迁建或流通,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一个地区的GDP规模。但通过城镇化所实现的上述GDP增量增长。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