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金法实施,保险、券商进军公募摩拳擦掌,而以公募业务为主的基金公司非公募业务也进入跑马圈地阶段。
今年以来,愈来愈多的基金公司选择收缩公募战线,重点进军非公募业务。根据中国基金业协会最新公布数据显示,基金公司非公募业务规模已逼近万亿元大关。
数据统计也显示,虽然前5月基金公司共发行成立新基金146只,但仍有多家基金公司今年新发公募产品数量为零。而据证券时报记者了解,这些公司中不少将战略重点放到了子公司业务。
冲刺非公募
基金公司新圈地运动
就在保险、券商资管等机构为发行公募做最后冲刺的时候,基金公司也在非公募业务上加快跑马圈地,尤其是一些中小公司、新基金公司,公募业务基本暂停,向专户、子公司等非公募业务倾斜。
“我们今年一只公募新产品都没有发行,预计全年最多发行一只。公司的战略重点都放在子公司业务上,全公司上上下下都在为子公司的项目奔波。拿我们市场部来说,也是围绕着子公司的项目转,每天都要整理和备案大量的项目计划书以及合同。”浙商基金市场部有关人士说。
在今年的市场环境下,放弃公募业务、靠非公募业务突围几乎是新基金公司、小基金公司没有选择的选择。在2013年成立的7家新基金公司中,江信基金和东海基金的专户业务已经开始参与定向增发,却都没有发行公募产品。红塔红土基金、财通基金等基金公司非公募业务规模更是扩张迅速,红塔红土没有一只公募产品发行,规模却已超过40多亿,财通基金非公募业务也达到60多亿。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投研能力出色、公募品牌较好的基金公司也将发展重点移师子公司。兴业全球基金人士透露,公司今年公募业务的计划是只发行一只产品,重点突击子公司业务。“全公司都在给子公司业务拉项目”。
据了解,有些公司给子公司业务开出了优厚的项目提成,为了开拓市场,一些基金公司甚至给予40%以上的提成奖励。不过,完成销售任务主要还是依靠销售团队,“子公司没有单独的销售团队,依靠的还是原有公募的销售架构。今年公司重点在子公司这边,我们销售的压力很大,公司提出的考核任务是人均4000万。”一家基金公司人士透露。
子公司背靠股东好乘凉
在专户、子公司业务开闸后,基金公司股东方面的资源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利用,尤其是银行系基金。例如,民生加银资管公司筹备成立至今,项目储备规模已超过千亿元,立项规模超过了600亿元。储备业务类型涵盖委托贷款、票据、股权质押、定增、资产收益权、股权投资等。
“子公司和民生银行办公地点在一起,这样能够让股东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很多基金公司子公司都是如此架构,例如东吴基金子公司就没有和基金公司在一起,而是在东吴证券的办公地点。”一位基金业人士称,基金子公司给基金公司带来了盈利,同时实际也更好地给基金公司股东服务,是一个双赢的结果。
此外,依托股东资源如火如荼发展子公司的还有财通基金,其股东方财通证券控股浙江省永安期货经纪有限公司,这是国内业务规模最大的期货公司之一。这一股东背景为财通基金子公司涉足期货业务带来了足够的优势。财通基金40多单专户产品中大部分都是涉及商品期货的专户产品。
“我们股东兴业证券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支持,子公司做了很多股权质押项目。”根据美晨科技6月14日的公告显示,兴业全球基金旗下兴全睿众资产管理通过股权质押方式分别受让了美晨科技控股股东张磊、股东李晓南有限售条件流通股共逾3000万股。
公募业务何去何从
非公募业务跑马圈地,基金公司原本赖以生存的公募业务又该何去何从?
上海一家前十大基金公司相关人士称,今年领导对公募业务抓得很紧,因为大公司要保持现有管理规模,必须发新基金,“大公司的策略是不断发公募,同时非公募业务也齐头并进。但小公司底子薄、资源少,顾了这头顾不了那头,在目前公募不景气的情况下,先发展非公募业务是对的”。
一家去年成立的基金公司总经理表示,公募业务是基金公司的立足之本,公司很重视公募业务发展,对任何一家基金管理公司来说,业务发展都不应该丢弃某一块,偏科不是好事。长期来看公募业务迟早会迎来发展的又一个爆发期。
不过,他也表示,在目前市场环境下,公募产品发行与运作成本日益增加,将业务重心暂时转移到非公募业务是必须做的选择。“资产管理行业正在面临一个打破原有藩篱,重新划分格局的时刻,此时抢占业务先机很重要。非公募业务至少让很多一穷二白的新基金公司找到了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