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讯(记者 马元月 许晨辉)经过三年的打磨,以控制经营风险为导向的中国保险业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体系(以下简称“偿二代”)正式进入试运行过渡期。根据保监会昨日披露的偿二代试运行首份季度报告,在偿二代监管制度下,超过六成险企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出现下降,13家险企一季度末偿付能力充足率不达标,而去年底使用偿一代监管体系时,未达标险企只有1家。
报告指出,与偿一代相比,偿二代的风险识别能力显著增强,部分存在潜在风险的险企“现出原形”。整体来看,大约1/3的公司充足率较偿一代监管体系下提高,其中财险公司主要集中在车险业务占比较高的公司;寿险公司主要集中在长期期缴业务占比较高的公司。2/3的公司较偿一代下降低,更有13家险企一季度末偿付能力充足率不达标,其中财险公司有3家,主要是境外分出业务较多的外资公司;寿险公司有7家,主要是高现金价值业务较多、投资较为激进的公司;再保险公司有3家。而根据保监会去年底公布的数据,全行业仅有1家企业偿付能力不达标。
业内人士分析,此次偿付能力充足率不达标的寿险公司,可能大多数是刚成立不久的中小型寿险公司。中小型险企为了拼规模、抢地盘大力发展高现金短期趸交等万能险产品,结果就导致险企偿付能力下降非常快。
(责编:李栋、刘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