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大劫”案谁是真凶? 黑天鹅还是大阴谋--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新闻>>宏观

黄金“大劫”案谁是真凶? 黑天鹅还是大阴谋

2013年04月22日08:13    来源:北京晨报    手机看新闻

  两个交易日下跌超过了13%!“到底发生了什么”?在过去的一周,全球投资者都在为金价离奇暴跌寻找答案。即使太多人明白市场从来都是变化莫测,真相无从考据,但面对如此一生都可能遇不到的一次黄金“大劫”案,谁又不想弄个明白?可惜的是,没有人能找到答案。

  “黑天鹅”惹的祸?

  4月15日,作为全球黄金价格风向标的纽约商品交易所Comex黄金期货价格从上一交易日收盘价1501美元/盎司自由落体式下跌140美元,收于1361美元/盎司,跌幅达9.3%,创下自1983年2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一时震惊全球资本市场。就在上一个交易日,金价刚刚暴跌超过4%。

  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国际金价突然狂泻,对于黄金投资者而言无疑是令人愤怒而痛苦的经历。到底是什么触发了黄金暴跌,恐怕是痛苦的投资者急于寻找的真相。不过,面对暴跌前国际市场上铺天盖地的信息,要找到这只“黑天鹅”并非易事。

  率先登场的是塞浦路斯。就在纽约金价暴跌的前一周,塞浦路斯将出售黄金储备的新闻登上媒体头条,这让本已十分脆弱的黄金市场雪上加霜。市场分析师认为,塞浦路斯虽然拟抛售的黄金只有10吨左右,但一旦真的实施,可能会引发其他欧洲重债国家的效仿,从而引发更大黄金储备国的抛售。

  与塞浦路斯相比,还有人相信,中国这个黄金消费大国,周一公布的7.7%的经济增速令人失望,使得全球风险资产遭到抛售,而黄金和石油作为全球最著名的两类大宗商品,自然首当其冲。但事实证明,中国这个“黑天鹅”身份名不副实。在金价大跌之后,中国的消费者青睐黄金的刚性需求被迅速释放,居民大量抢购黄金首饰以及投资金条,黄金卖场甚至被“洗劫一空”,一时间竟成为稳定金价的支撑力。

  “有时候问题很简单,人们却想得很复杂,有时候问题很复杂,人们却又想得很简单”。国际经济问题专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客座教授赵庆明从今年2月起就开始看空黄金,是国内为数不多准确预测这轮黄金下跌行情的专家,在他看来,黄金暴跌只是投资者对黄金“恐高”情绪的一次集中释放,是必然中的偶然,而不是什么“黑天鹅”惹的祸。

  高盛扮演什么角色?

  当人们把眼光重新移到美国市场,豁然发现,也许黄金暴跌一开始便是投资银行高盛导演的一场大阴谋。

  国际大宗商品市场每一次暴涨暴跌背后总少不了著名投行高盛的身影。早在1月份,高盛就曾发布分析报告预测金价将在今后5年持续走低,到2018年可能将跌至1200美元/盎司,但其对黄金价格的短期预期仍然在1600美元上方。

  高盛看空黄金的报告像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市场之上,随时可能落下,让人惶恐不安。4月10日,高盛再次发布报告,将2013年和2014年金价预期分别由此前的1610美元和1490美元下调至1545美元和1350美元。高盛报告表示,“过去一个月黄金价格未有改变,凸显持有黄金的信念正在迅速消退,我们认为金价大幅反弹很难出现”。

  虽然高盛的看空报告显得十分准确,但在一部分人看来,这并非高盛的分析师高明,反而证明了他们操控市场的野心。“高盛为何密集发布看空黄金的报告,是不是早已提前建仓空单,而眼看着金价不跌,着急了?”观察者说。

  细心的观察者发现,自国际金价从2011年9月初从1920美元/盎司的历史高位上跌下来后,高盛、美林、瑞银等大型投行报告意见往往非常一致,尤其是2013年以来,非常一致的看空不得不让人生疑,“这么多投行的分析师,大家观点都一致,难道只是巧合?”

  伯南克的阴谋?

  就在市场投资者怀疑高盛等投资银行在背后搞阴谋的同时,一个更令人惊颤的消息正在通过社交网络在欧美分析人士中传播,而矛头则直指美联储。

  有经济学家在社交网络“推特”上称,“黄金价格突然暴跌,很可能是美联储提前向市场机构泄露会议纪要,美联储曾经操纵黄金价格,现在也完全有可能这样做,虽然这不是铁证,但非常有趣。”

  据海外媒体爆料,美国财政部一位前任官员日前表示,“从4月开始至今,这场阴谋就在进行中,交易所告诉客户,对冲基金和机构投资者都在放出抛售黄金的信息,紧接着高盛便宣布黄金市场将进一步抛售,他们想做的,就是恐吓个人投资者远离黄金……”

  近日,美联储多次爆出消息称,当前美联储内部对正在执行的量化宽松政策分歧越来越严重,美联储官员对是否应该在年中缩减当前每月850亿美元的债券购买计划展开激烈争论,但每次例行议息会议之后,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又总会透露出量化宽松停止遥遥无期的观点,让市场始终处于纠结之中。

  有分析认为,美联储透露出量化宽松即将结束的信息,是为了打压金价,迫使投资者退出黄金市场,转投美国国债,这样便能降低美国国债的收益率,进而减少美联储量化宽松的成本。

  “美联储在下一盘很大的棋”。这种阴谋论口吻,看似并不应该出自华尔街绝顶聪明的精英之中,但在诡秘而又难以解释的市场行情下,大家还是有点半信半疑。

  本版撰文 晨报记者 孙春祥

  -黄金的故事

  “泡沫”还是“财富”?

  在30年一遇的暴跌中,回顾黄金的前世今生,不禁追问——它是没有任何价值的“泡沫”,还是无可替代的“财富”?

  1973年-1980年

  第一波牛市

  黄金崇拜

  当黄金与美元在1973年解除挂钩关系后,金价迅速突破100美元/盎司。1978年全球“第二次石油战争”打响,刺激黄金价格的飞涨。到1980年1月,金价已经飙涨至难以想像的850美元。当年的贵金属交易员说,“很显然,人们还陷在黄金崇拜的情结中难以自拔。”

  1980年-1999年

  踏上20年熊途

  对黄金不屑一顾

  1980年后,一些国家央行开始重新思考黄金的价值。当整个世界已经奠定了以美元为基础的浮动汇率制度,而各国又存在相应的资本短缺,黄金储备作为一个没有任何利息收入的资产,遭到不少央行的抛售。到1999年7月,国际现货黄金价格最终跌倒252美元/盎司的低点。

  2000年-2012年

  12年的大牛市

  重回金本位

  2000年后,美国科技股泡沫破灭,黄金再次成为资本市场追逐的对象。2005年,金价上涨到400美元/盎司左右。此时,有些国家央行认为黄金的财富储藏功能已经基本结束,再次在国际市场抛售黄金。但这一次,抛售黄金的央行们踩错了节奏。2005年年中开始,金价突然爆发。2011年9月,黄金创出1920美元/盎司的历史新高,市场开始出现一种声音“纸币终将崩溃,人类将重回金本位”。

  2013年—?

  熊出没

  暴跌突袭

  在鲍尔森等黄金“死多头”还在唱多黄金将要上涨至4000美元/盎司时,索罗斯已开始做空,并声称“黄金的避险价值已不复存在”。转变来的如此突然,以至于很多投资者相信,这只是黄金上升途中的插曲。

  然后,2013年4月12日、15日暴跌突降,金价从最高点已跌落20%,进入标准的熊市。

(责编:孙博洋、乔雪峰)

相关专题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