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宽松已成明日黄花--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

流动性宽松已成明日黄花

2013年06月21日08:34    来源:新京报    手机看新闻

  随着宏观经济增速下降由政策意向逐步转化为现实,与当初经济刺激计划相伴随的银行体系货币扩张,势必迎来逆向调整。

  在央行连续两周对市场净投放资金后,一度出现大幅飙升的中国银行间资金市场的基准利率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在本周一出现明显回落,可惜好景不长,过去两天里SHIBOR主要品种利率再次大幅走高,周四上午SHIBOR隔夜拆借利率暴涨578个基点至13.44%。这一走势扭转,进一步证明银行间资金市场的流动性紧张局面,不仅未得到根本缓解,反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

  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一个时期内,SHIBOR的走势仍可能发生较大起伏。但银行业者理应意识到,央行业已启动的流动性收缩进程,在较长时期,应无逆转之可能,最多只是在收紧步骤上出现调整。换言之,流动性宽松已成明日黄花,随着宏观经济增速下降由政策意向逐步转化为现实,与当初经济刺激计划相伴随的银行体系货币扩张,势必迎来逆向调整。

  在资金面异常宽松的情况下,同业拆借利率始终维持在低位,即意味着银行间市场的资金价格相对便宜,可是贷款利率却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过去几年,不少金融机构均可以通过同业市场获取廉价资金,再通过银行体系外的“以钱炒钱”以及购买金融资产的形式获取高额收益,却令资金在金融体系内“空转”,而并未真正注入实体经济。显然,要终止这种资金“自循环”,提高同业资金价格,倒逼银行改变同业业务盈利模式,必然成为央行强化治理的重点。

  与廉价同业资金导致“自循环”相伴随的另一问题,则是银行资金对部分低效率城投平台、国有大型企业及产能过剩行业的过度信贷投入。尤其对部分股份制银行及区域性商业银行而言,为了维系与地方政府间的政商关系,甚至地方政府本身就对区域性商业银行具有控制力,在本身资金实力有限的情况下,往往甘冒流动性不足的风险,寄希望以银行间资金市场的廉价资金确保日常流动性,而对部分不合适的城投平台或地方企业过度放贷,进而构成了区域性金融风险的隐患。

  对此,央行在5月底发布的《2013年中国金融稳定报告》中反复强调,要“切实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因而,打破银行业者对流动性的幻想,进而阻止其进一步积累区域性金融风险,显然也会成为央行下半年的工作重点。

  不止于此,伴随着资金外流趋向的日益明显,国内金融市场出现系统性风险而发生剧烈波动的危险系数,也有可能进一步增加。在此情况下,作为中国金融业的主体构成部分,如何避免重蹈次贷危机后美国金融市场流动性紧缺的覆辙、加强对流动性危机的处理应对能力,显然也需要引发各家商业银行更大的重视。而央行在市场一片“喊渴”的情况下,仍坚持收缩流动性的基本方向,在某种程度上,同样是强制国内银行业进行必要的“演习”,为可能面临的风波,做好准备。

(责编:李彤、刘阳)

相关专题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