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上海6月25日讯(记者吴凯 王剑锋)东海证券、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上海财经大学金融重点实验室4日联合发布了“2013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排行榜——上市公司视角下的城市排名”报告。报告显示,我国省市之间竞争力相对比较稳定,沿海地区优势明显。省级行政区中综合竞争力前十强依次是北京市、广东省、上海市、福建省、浙江省、江苏省、山东省、四川省、贵州省、安徽省。
报告分析显示,综合竞争力排行榜主要上榜省市仍是北上广及东南沿海地区省市,同时很多中西部省市在分类排行榜上表现突出,这是由于这些省市的支柱产业大都具有定价权等特殊优势,在2012年的经济形势下,这些省市的竞争力更稳定。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省市综合竞争力并未上榜,说明依靠单一优势产业作为支柱产业的地区,需要进一步协调发展,大力发展新的支柱产业,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从报告分析看出,第一,这次综合竞争力排行榜相较上期有一定变化但是不大,说明我国省市之间竞争力相对比较稳定,沿海地区优势明显。第二,在盈利竞争力和成长竞争力方面,一些中西部地区省份及这些地区的三、四线城市表现抢眼,进入榜单前十,他们大多都有一个特点:上市公司利润增速下滑相对比较平缓,或者地区支柱产业不受经济周期影响。第三,本期中国城市竞争力排行中,成长竞争力和社会效益竞争力两个指标的排行结果较上一期变化最为明显,主要是因为这两项指标考察了营业总收入、净利润三年复合增长率和营业利润这类与经济周期密切相关的因素。第四,从规模竞争力和创新竞争力两项与宏观经济关系不大的指标来看,上市公司受影响最小。创新竞争力中考察了城市拥有中小板、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数量。
报告指出,东海沿海和环渤海地区仍是我国城市综合竞争力最强的区域,而中西部地区的部分中小型城市主要依靠有定价权的产业作为其支柱产业,其城市竞争力排名也依靠这些产业而在本期排名中取得较大提升。目前我国经济处于转型中后期的过渡阶段,应注重三大产业协调发展,区域产业结构合理细分,通过经济发达地区带动周边区域产业发展。在传统支柱产业面临发展瓶颈的情况下,要大力发展新的支柱产业,如一些以高新技术为主的新兴产业。另外,我国的第三产业发展还不是很充分,积极开拓市场潜力大、投资效益好的服务行业也可以做到资源优化配置,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记者了解到,该排行榜于2012年首次发布,曾创下了国内城市排行榜研究的两个“第一次”:第一次由金融机构和学术机构合作发布城市排行榜,也是第一次从上市公司视角来衡量城市竞争力。本期报告的指标体系仍然续用了去年城市竞争力中的规模指标、成长指标、盈利指标、社会效益指标、创新企业和民间资本活跃度指标。
榜单详情:
(1)综合竞争力排行榜
省级行政区中综合竞争力前十强依次是:北京市、广东省、上海市、福建省、浙江省、江苏省、山东省、四川省、贵州省、安徽省。
市级行政区中综合竞争力前十强依次是:深圳市、福州市、广州市、杭州市、珠海市、宁波市、烟台市、苏州市、成都市、长沙市。
(2)规模竞争力排行榜
省级行政区中规模竞争力前十强依次是:北京市、广东省、上海市、山东省、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四川省、河北省、安徽省。
市级行政区中规模竞争力前十强依次是:深圳市、广州市、南京市、武汉市、福州市、长沙市、杭州市、成都市、济南市、太原市。
(3)盈利竞争力排行榜
省级行政区中盈利竞争力前十强依次是:贵州省、福建省、北京市、广东省、上海市、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四川省、西藏自治区、浙江省。
市级行政区中盈利竞争力前十强依次是:遵义市、宿迁市、宜宾市、廊坊市、福州市、龙岩市、大同市、宣城市、温州市、赤峰市。
(4)成长竞争力排行榜
省级行政区中成长竞争力前十强依次是:甘肃省、贵州省、福建省、四川省、北京市、广东省、上海市、内蒙古自治区、重庆市、江西省。
市级行政区中成长竞争力前十强依次是:自贡市、廊坊市、遵义市、宿迁市、景德镇、鄂州市、绵阳市、宣城市、北海市、桂林市。
(5)社会效益竞争力排行榜
省级行政区中社会效益竞争力前十强依次是:北京市、贵州省、上海市、福建省、广东省、天津市、山西省、四川省、重庆市、内蒙古自治区。
市级行政区中社会效益竞争力前十强依次是:遵义市、宜宾市、福州市、深圳市、宿迁市、广州市、宁波市、龙岩市、厦门市、廊坊市。
(6)创新企业和民间资本活跃度竞争力排行榜
省级行政区中创新企业和民间资本活跃度竞争力前十强依次是:广东省、浙江省、江苏省、北京市、山东省、上海市、福建省、四川省、湖北省、安徽省。
市级行政区中创新企业和民间资本活跃度竞争力前十强依次是:深圳市、杭州市、苏州市、广州市、宁波市、无锡市、成都市、长沙市、绍兴市、南京市。
(来源: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