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在复旦管理学院论坛上预计,明年上半年欧美日三个大的实体经济增长速度会比今年上半年高7个百分点,那么中国出口的实质增长率会有所提升,实体经济可能在明年上半年会有所反弹。
马骏表示,估计短期内中央层面可能会减少下放100项左右的立项,中期会有300项的立项会下放。“我预计在风能、水、电网还有油气管道等这些领域中,会有更多的民营资本进入。”马骏指出。
而从中期来看,马骏认为政府在教育、卫生和金融领域会有更大的开放,这对中期的经济增长潜力而言构成利好。“很多行业原来不让投,或者需要经过很复杂的程序才能进入,现在放开了,私营投资增加,这样会拉动实体经济的增长。”马骏指出。
此外,在当日的论坛上,马骏也谈了诸多当前热门的“改革”,包括PM2.5、资源价格改革和营改增。其中,针对“营改增”,马骏表示,有三种方案来增加地方税收收入。
第一种是将属于中央税种的特别消费税和车辆购置税划归地方,此举可增加地方税收约9000亿元/年。第二种是在改增值税体系的同时,给地方开辟新税种的权力,比如零售税。假设地方平均的征税率在6%,这差不多能筹到1万亿元/年的财力。第三种是调整中央地方分享税的分享比例。比如现在中央和地方增值税分成比例是75%和25%,若能调整为55%和45%的比例,另外将中央和地方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分成比例60%和40%调整为50%和50%。这样能给地方政府提高约1万亿元/年。
此外,马骏建议,中央要承担地方一部分支出责任,即以前由地方花钱的项目中央承担一部分,如食药监管、环保监管、跨地区基础设施等工作。据测算,这有望解决地方政府2000亿元支出负担,从而缓解地方政府税收减少所带来的资金紧张。
然而,究竟采取哪种方案目前业界尚存争论。马骏倾向于第一种方案,因为这对经济带来的震动比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