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存款余额突破百万亿 收入偏低居民不愿多花钱--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

中国存款余额突破百万亿 收入偏低居民不愿多花钱

2013年07月22日08:23    来源:北京青年报    手机看新闻

  “中国式高储蓄率困境”如何破解?

  中国人民银行新近发布2013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截至6月末,我国人民币存款余额达100.91万亿元,首次突破百万亿元大关。上半年人民币存款增加9.09万亿元,同比多增1.71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4.13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2.32万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9588亿元。

  近年来,我国人民币存款呈现加速度增长态势,中国的高储蓄率世所罕见。一方面储蓄率持续走高,另一方面,消费增长却相形见绌,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突出现象。究其原因,一是居民收入总体偏低,因此不愿多花钱;二是教育、医疗、住房等社会保障长期不足,居民不得不对未来进行“预防性储蓄”,因此不敢多花钱。这些分析,大约已是广为人知的常识。而有关报道揭示的另一层关系,却似乎不大为人所知——近十年来,中国居民储蓄占国民总储蓄比重呈下降趋势,政府储蓄(财政性存款)和企业储蓄(非金融企业存款)占国民储蓄比重不断上升,中国的高储蓄率有很大一部分是政府和企业的储蓄高导致的。

  原来,重储蓄、轻消费不但是多数居民的普遍倾向,也是政府和企业的普遍倾向,并且这一倾向在政府身上体现得更明显。而政府消费不足,主要不是行政开支不足,而是公共财政对教育、卫生等民生领域的支出不足,居民因此不能享有充分的社会保障,不得不进行“预防性储蓄”。这就与居民“不敢多花钱”的原因对应起来,表明居民储蓄率高与政府储蓄率高有着内在的关联。

  简单地说,国民收入主要在政府、企业、居民之间进行分配,中国储蓄率居高不下,主要是因为政府储蓄和企业储蓄(特别是政府储蓄)较高,足以反证政府和企业(特别是政府)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有较大优势。这种收入分配“强政府弱居民”、“强资本弱劳动”的失衡态势,反映了长期以来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比偏低、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比偏低的问题,这也是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需要普通劳动者提升自身素质,提高自己作为劳动力的人力资本含量。在市场作用之外,政府应把向居民提供职业培训和就业支持纳入基本公共服务,帮助居民通过提高素质和技能来增加劳动报酬;同时要履行指导企业工资分配的宏观调控职能,推动建立工资集体协商机制、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通过严格劳动执法,协调劳资双方的公平博弈,帮助劳动者提高劳动报酬。

  收入分配改革的另一项任务,是要在再分配中改变“强政府弱居民”态势,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这要求政府合理运用累进税率、提高个税起征点、结构性减税等税收手段,将高收入阶层的部分收入转化为普通居民的“收入”。更关键的是,政府要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增加在公共服务和民生领域的消费支出,人大和社会公众要加强对政府预算的监督,严格落实预算对政府支出的法律约束,大幅度压缩包括“三公”经费等行政经费,将更多政府收入转化为普通居民的“收入”。

  为此,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需要与行政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等多方面改革紧密结合,强化对政府权力的监督制约,真正做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才能建立公平合理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有效破解“中国式高储蓄率困境”。智欣(北京 学者)

(责编:周素雅、刘阳)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