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统计局发布中国经济“半年报”后,各地方近日陆续公布其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已发布的20余份“半年报”显示,各省区市上半年经济增速全部超过7.6%的全国数值。其中,北京、上海经济增速排名垫底,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增长则相对强劲。
一直以来,每逢宏观经济数据发布,中央地方“数据打架”的场景都会在内地上演。本次也不例外。有媒体将地方的上半年GDP数据相加发现,已公布“半年报”的20余省区市的GDP总量已超过23万亿元(人民币,下同),离24.8万亿元的全国总量仅“一步之遥”。
这意味着,随着黑龙江、吉林等11个省区市经济数据的公布,地方GDP之和肯定将大幅超过全国总量,“一加一大于二”的场景将再度上演。
地方数据和中央数据“剪刀差”存在的背后有一定的技术因素。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教授李实指出,跨省的商品流动有时会导致重复计算推高总量。但亦有学者强调,导致中央地方经济数据不匹配的根本原因,是现行的政绩考核机制以及经济核算体制。
不同于地方GDP由国家统一核算这一国际惯例,中国的GDP目前采取分级核算体制,这让地方有了干预数据的可能;而以GDP为导向的政绩考核机制,更是让不少官员习惯于在地方数据上“添砖加瓦”。
虽然中央地方数据的落差会干扰各方对于经济形势的研判,也会让政府公信力受到负面影响。不过地方数据间的横向对比,还是可以大致反应出不同区域的“经济温差”。
在已公布“半年报”的20余个省区市中,经济体量最大的仍然是广东省,江苏省和山东省则紧随其后。上述三省的GDP之在全国GDP总量中的占比接近三成。相较而言,排在最后的宁夏上半年的GDP总量只有1008.16亿元,不到前三甲的1/20。云南和广西暂列倒数第二和倒数第三位。
虽然中西部各省区市在经济总量的排行榜上多位居末端,但这些省份经济增速却处于领先地位。数据显示,上半年,重庆和云南上半年的经济增速均为12.4%,经济增速仅次于排在第一的天津。四川和广西的GDP增速也分别达到10.1%和10.2%。
上半年,北京、上海的GDP增速均为7.7%,并列排在排行榜末席。浙江和河南这两个经济大省的经济增速则排在倒数第二和倒数第三,分别为8.3%和8.4%。
(责任编辑:DF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