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此前各界预期,7月份的外贸进出口数据双双出现回暖,这一表现给晦暗不明的外贸前景投上了一缕微光,但形势远远谈不上乐观。
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相较于6月份,7月份中国出口、进口同比增速相比6月份双双由负转正,海关总署分析,这标志着中国外贸形势出现了企稳回升的态势。
“这一表现和基数因素有关系。”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牛犁对中新社记者指出,“去年7月同期出口增速仅为1%,基数较低,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升了今年7月的同比增速。”
牛犁同时指出,相较于全球经济乏力,美国经济的增速有所上升,这对中国整体出口表现也是一大提振。
海关数据显示,7月份当月,中美双边贸易总值增长10%,延续了此前数月的较好表现。
对此,对外经贸大学中国世贸组织研究院院长张汉林认同,他并补充道,依照惯例,受企业去库存并节日因素的影响,7月—10月份之间向来是欧美等西方国家市场需求较旺的时节,这对短期内中国出口的提振是一种利好。
美国以外,7月份的对欧经贸表现也让人眼前一亮。海关数据显示,7月份,中欧双边贸易总值503.3亿美元,增长5%,这是数月以来中欧经贸增速首次由负转正。
“鉴于中欧经贸相当一部分份额从属于全球价值链而非欧盟内需,目前还不清楚这一增长的背后原因是什么。”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经济研究室主任陈新对中新社记者表示。
事实上,受债务危机拖累的欧盟目前复苏形势仍不明朗,喜忧参半的经济表现制约了欧盟整体恢复性增长的空间。陈新预计,下半年,欧盟进口的净增长空间仍然有限。
针对刚刚和平解决的中欧光伏争端能否提振双边经贸这一问题,陈新表示,此举对于相关企业消除恐慌情绪、稳定市场预期确有帮助,但鉴于方案刚刚通过,具体的细化措施仍在制定中,预计其积极效应将在9月份以后得以逐步显现。
值得注意的是,7月份中日双边贸易延续了去年以来的降势,降幅达6.1%,日本也由此成为了当月中国主要贸易伙伴中唯一“拖后腿”的国家。
“中日之间政冷经热的现象已经改变,目前是政冷经也冷。”张汉林指出,“目前看来,下半年政冷的现象仍将持续存在,建议中国决策层调整对日投资策略,将负面影响降至最低。”
对于目前成效初显的“安倍经济学”,张汉林亦表示警惕。“这种过度刺激的政策能走多远还不好说,中国应该密切关注其潜在影响。”他说。
“综合5—7月的贸易表现来看,外贸形势仍是一种低位弱势的复苏。”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中美欧研究中心主任何伟文对中新社记者分析,“预计下半年外贸增速将还维持在个位数的水平。”
针对外贸困局,国务院办公厅近期出台《关于促进进出口稳增长、调结构的若干意见》,推出12项措施以切实减轻外贸企业负担,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旨在为外贸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商务部部长高虎城日前表示,有信心完成全年外贸发展目标。
“下一步中国应该着力在利用好政策环境等有利条件的同时增加进口,尽早成为全球第一大进口国,在此基础上,逐渐掌握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权和话语权。以进口保出口,以进口稳增长。”张汉林建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