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场预期美联储将适时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美元走势因此趋强。 |
图为4月25日,在纽约城市大学第二十五届年度招聘会上排队应聘的学生。 |
开栏的话
始于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迄今已经持续了5年。就目前世界经济的总体发展态势和各主要经济体的重要经济指标而言,为这场旷日持久的危机画上句号,恐怕仍需时日。美国的复苏能否持续?欧洲的衰退是否会二次探底?有关国家何时退出量化宽松政策?日本经济增长战略能否奏效?新兴经济体发展态势如何……本报自今日起陆续推出世界经济年中扫描系列稿件,把脉经济发展大势。
美国商务部近期公布的一系列经济数据表明,今年上半年,美国经济整体呈现缓慢复苏态势: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第二季度增长率达到1.7%,比一季度提高0.6个百分点,好于预期;工业生产增速加快;失业率从8.2%降至7.4%,为5年来最好;住房市场逐渐回暖,显示美国经济正在好转。
美国经济能否持续、稳定地复苏,牵动着世界各国神经。从内部看,美国在通胀率控制、就业市场和财政政策等方面依旧存在不确定性,这些因素未来有可能制约经济复苏的进程;从外部环境看,欧债危机持续反复,新兴经济体增速放缓,都将影响其进一步复苏。美国经济能否成功抵御外部冲击,尚有待观察。
美国经济学家看好复苏潜力
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资深研究员大卫·斯托克顿日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未来一年左右,美国经济将可能会以一个适度加速的步伐继续稳步复苏。尽管复苏进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但美国经济扩张的风险较前一个时期已经变得更加平衡。
美国进步中心经济学家亚当·赫什对本报记者表示,“近期数据表明,美国经济继续缓慢复苏,由于增长速度缓慢,难以弥补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巨大经济漏洞,导致美国经济无法重返危机前的水平。”
不过,美国的潜在实力令两位专家对美国经济复苏的后劲表现出相当乐观的态度。他们认为,美国有着强大的资本储备、先进的技术以及劳动力优势,在创新与开放上也具有相当大的活力,这些都是支持美国经济走向强劲复苏的有利因素。
斯托克顿表示,今年上半年,美国经济按年率计算增长仅1.5%,这一速度远低于美国应有的经济潜力。随着下半年财政政策的阻力逐渐减少,美国经济增长有望在未来几个月缓慢提速。
就业和收入不均问题掣肘复苏
对于美国经济复苏进程中面临的两大结构性问题,斯托克顿指出,就业是其中最主要的一个问题。“最突出的就是,目前美国国内仍有大批长期失业的人群,这些人可能会随着劳动技能的退化和工作机会的减少,再就业机会更加渺茫。”此外,尽管过去一个时期美国的就业市场比较稳定,但就业质量不是很好,这有可能成为未来经济增长中的一个不确定因素。
赫什认为,美国经济另一个结构性问题是财富和收入不平等。有数据显示,在美国,大约有1/3的孩子成长于贫困家庭,这意味着他们无法获得好的医疗和教育,最终影响到人力资本的培养与积累,从而给劳动力市场带来负面效应。此外,收入不平等还会影响到公共治理,譬如对政府的决策和公共投资的优先权产生误导,进而影响政府在基础设施、科研等领域的投资。
斯托克顿指出,美国的决策者其实也是导致经济复苏疲弱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国会一直无法应对这个国家面临的许多紧迫问题,就连制订一个合理的预算来维持政府运转,同时确保联邦政府不会因为提高联邦债务上限而导致高赤字也无法实现。预计这些不确定性带来的后果会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内越发明显。
财政政策将明显拖累经济增长
接受采访的中外专家一致认为,受通胀水平过低、就业市场不明朗和财政收支失衡等因素的影响,美国经济未来复苏进程充满不确定因素,其中财政政策拖累经济增长的表现将十分明显。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美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肖炼认为,美国的“财政悬崖”问题如果不能解决,将直接影响10月1日开始的新财年的联邦预算及新一轮增税减支举措,并导致部分政府部门面临关闭的风险。根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预估,假如奥巴马总统不能说服共和党同意他的方案,让自动减赤继续下去,将因此减少90多万个就业岗位,2014年的增长率将因此降低0.7个百分点。另外,如果国会不能就联邦政府债务上限问题在今秋达成妥协,将可能引发金融市场剧烈震荡,从而抑制经济复苏步伐。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表示,除了就业以及预算削减和债务上限问题悬而未决、缺乏中期财政整顿框架以外,美国经济复苏面临的风险还包括:居民服务消费依然疲软,环比增长率已从之前的3.1%下降至1.7%;进出口仍有待改进。一季度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来自于个人消费和私人投资,而进出口和政府支出是负贡献。
宗良认为,作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美国经济复苏对世界其他国家而言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促进美日、美欧贸易,带动世界经济整体复苏的同时,也加大了其他经济体的下行风险:随着美元步入新的升值通道,投资者会更多买入美元。大量资金回流美国,不利于欧元区摆脱衰退,也不利于日本经济的复苏,同时加大了新兴经济体的风险。美国经济复苏从长期看会促进中国出口,令人民币的升值压力减小,大宗商品价格下降,缓解输入型通胀压力,但也可能加剧国内流动性的收紧,使中国货币政策面临两难困境。 (本报华盛顿、北京8月8日电)
《 人民日报 》( 2013年08月09日 0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