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财经

民主政治建设:为人民代言,为群众谋利

徐  隽

2013年11月11日08:4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政治文明的壮丽篇章

  道路决定命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继续拓展和走好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发展道路。

  按照党的十八大为我国政治发展道路与政治体制改革描绘的宏伟蓝图,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

  一年来,从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进一步增强,到人民群众有序参与国家事务的手段进一步丰富,我们党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决心更加坚定;

  一年来,从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到进一步加强立法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我们党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脚步更加稳健。

  持续推进中国式民主

  不久前,一段卡通视频《领导人是怎样炼成的》走红网络。“条条大路通总统,各国各有奇妙招。全民总动员,一战定乾坤的票决也好,‘中国功夫’式的长期锻炼选贤任能也好,只要民众满意,国家发展,社会进步,这条路就算走对了。”视频结尾的一段话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

  在今年3月召开的全国两会上,60年来首次根据城乡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产生的2900多名全国人大代表庄严行使权力,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国家机构领导人。

  在本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党政领导干部的比例比上届下降了6.93%,来自基层的工农代表比上届提高了5.18%。代表结构的优化,更好地体现了人大代表的广泛性和代表性,更多来自基层一线的代表,将基层声音带到国家最高议政殿堂,让两会更加接地气。

  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成为两会的重要特征。“意见尖锐但不极端,讨论热烈但不对立”,两会上,代表委员讲真话、道实情,实事求是反映社情民意,在对话、交锋中达成共识。两会共提出代表议案401件,其中有关立法方面的393件;提交政协提案5641件,立案5254件。这些议案、提案直击反腐败、防治大气污染、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实现教育公平等热点话题。

  这是为人民代言、为群众谋利的成绩单:

  ——基层代表杜国玲用3年时间,终于让“PM2.5”写进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

  ——全国政协委员蒋洪连续5年发布他的田野调查《中国财政透明度报告》,锲而不舍推进政府财政预算透明;

  ——今年以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了两场专题询问,国务院就传染病防治工作及传染病防治法实施情况、国家财政科技资金分配与使用情况回答常委会组成人员的询问。专题询问成为人大监督政府工作的常态化方式;

  ——今年以来,全国政协召开了两次双周协商座谈会,分析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就如何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保持经济发展良好势头议政建言,围绕“建筑产业化”进行协商座谈。这项肇始于新中国成立初期,沟通思想、增进共识、协调关系、凝心聚力的民主协商制度在新世纪获得了继承和创新。

  为人民代言,为群众谋利,代表委员们共商国是、平等交流,票决民主和协商民主相辅相成,成为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生动写照。

  打通利益表达通道,寻求利益多元时代的社会共识,中国人大、政协制度的不断完善,推进着中国式民主政治的继续进步。在这坚实的民主制度基础上,中国梦正展开翅膀起步腾飞。

  不断完善法律体系

  10月30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了新的五年立法规划,47件立法项目将在本届人大常委会上提请审议。

  “立法规划努力把立法决策与改革决策结合起来,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信春鹰说。

  这是民主立法、科学立法的时间表:

  ——4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今年“十一”黄金周,人们用“恼人的购物少了”直观评价这部法律的实施效果。

  ——6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百姓生活中常见的液化气瓶、电梯、索道、游乐设施的安全生产和使用有了法律规范。

  ——8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进一步简化商标注册、审查程序,扩大商标注册范围,厘清驰名商标保护制度,严格商标侵权行为的法律责任。

  ——10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7天无理由退货”成为“网购一族”的“护身符”。

  “为谁立法”,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直接关系到立法的性质、方向和效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之所以能够顺利形成,宪法、法律法规之所以能够得到人民拥护,关键在于立法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如何提高立法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巩固法律实施的群众根基,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立法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

  今年以来,国务院法制办先后就《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办法(征求意见稿)》、《养老机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教育法律一揽子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等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广泛听取民意,使立法过程成为统一认识、平衡利益、形成合力的过程。

  人民有序参与立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国之重器”不断锻造打磨,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孜孜追求公平正义

  近段时间以来,薄熙来案、杨达才案等备受社会关注的热点案件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司法热,也向公众提供了一个个观察中国司法制度的窗口。

  微博庭审直播,顶住舆论压力坚持独立审判,充分尊重和保障辩护权……中国司法的新气象,彰显法治中国建设的决心和信心。

  “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努力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识、规范发展行为、促进矛盾化解、保障社会和谐”,“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谈及法治中国的构想。

  就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前不久,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旨在推进司法为民、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的意见,勾画了一幅通往社会公平正义的路线图:

  ——坚决抵制各种形式的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坚决排除权力、金钱、人情、关系等一切法外因素的干扰,不断健全保障人民法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的制度机制。

  ——通过全面建立健全防范错案的工作机制,最大限度地避免冤假错案,在司法审判环节坚决守住防范冤假错案的底线。

  ——重视运用网络、微博、微信等现代信息技术和方式,扩大司法公开的影响力。对社会广泛关注的案件和普遍关心的纠纷,有针对性地回应社会公众的关切和疑惑。

  ——理解并尊重律师的职业立场和关切重点,切实保障律师依法行使阅卷、举证、质证、辩护等诉讼权利,认真对待并全面回应律师对案件处理的主张和意见。

  实现公平正义,传递着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目标——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

  目前全国18个省(区、市)出台了户籍制度改革具体实施意见,14个省(区、市)探索建立了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初步为农业人口落户城镇开辟了通道。

  在年初召开的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改革和劳教制度改革被提上议事日程。

  今年以来,中央取消下放334项行政审批等事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领跑行政体制改革,全国各类企业登记数比去年同期增长25%,其中民营个体企业增长37%。在减少事前审批的同时,各级政府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规范监管行为,克服随意性,着力构建统一开放、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让创业“火”了起来。

  开局之年的政治体制改革,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积极评价。南非前沿咨询公司首席执行官马丁·戴维斯认为,30多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关键在于一个执行力强的管理体系有效支撑着国家经济发展,使理性和务实的经济政策得到落实。

(责编:谭翀、李海霞)

相关专题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