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财经>>财经频道滚动新闻

评论:价格杠杆非解决地铁拥堵优选手段

2013年12月16日11:48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评论:价格杠杆非解决地铁拥堵优选手段

  北京市日前公布的《进一步加强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工作方案》提出,要制定高峰时段票价差别化方案并择机出台,通过价格杠杆分散高峰时段客流压力,降低大客流风险。不过,接受记者采访的很多市民则不以为然,他们认为票价调整难以解决地铁拥堵,对刚性需求上班人群来说意义不大。

  价格杠杆作为政府部门引导和控制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在很多领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把这个工具搬到地铁客流调控中,虽然可能会使一部分可选择替代方案的乘客分流到其他交通工具,或使部分出行时间比较弹性的乘客避开高峰期;但是,这些人所占的比重到底有多大,是否足够可以对地铁高峰期间的拥堵产生明显的效果;即使调价的话,上浮多少合适等等问题,都需要进行充分的调研和慎重的论证。

  犹如春运,地铁早晚高峰客流量的潮汐性特点,远非简单地调整一下票价就能解决的。特别是对于早上上班或必须外出办事的人群来说,谁都知道交通拥堵,谁也不太愿意那个时间段去乘坐地铁,挤地铁只是不得已的选择而已,并且这部分人群所占的比重绝对不小。即使提高高峰期的票价,只要不是高得很离谱,相信刚需人群还是会优先选择地铁出行。

  反而,票价差别化方案出台后可能会带来这样一种后果,如果提价幅度有限,根本上就达不到分流的效果;如果进行大幅度提价的话,一方面会加大继续选择地铁出行人群的出行成本,有变相涨价之嫌,从而有违于公共交通的公益属性。另一方面,考虑到公交、出租等其他可替代性出行工具在早晚高峰期间的承接能力和容量依然有限,即使被价格倒逼机制分散出来的部分刚需乘客改乘公交车的话,会进一步地加剧公交车的拥堵,进而影响到人们的出行便利和体验。因此,简单地认为通过价格杠杆就能达到分流北京地铁客流压力的思路委实值得商榷。即使要通过调价来改变出行方式和结构配比的话,也要同步建设地面交通系统进行有效的承接。

  缓解北京地铁的拥堵,远非一个方案就能轻易解决,需要在公益性、安全性、社会效应、运行成本等多个层面找到最佳的平衡点。此前,关于北京公交地铁涨价的传闻不断,而支持涨价的最大理由是巨额财政补贴不断增加。根据有关数据,2011年北京市公交财政补贴总额约为150亿元,其中用于地铁的超过40亿元。2012年,财政补贴更是达到170亿元。补贴数额虽然巨大,但考虑到北京市的特殊性,因此,不能单纯地采用市场手段去解决这一问题,否则北京民众的出行成本将会大幅提高,更需要的是在一定财政补贴的基础上,探索出一条具有半公益属性的北京地铁运营之路。

  我们认为,当前应对拥堵的最优选择还是要加快公共交通设施的建设,并提高已有设施的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我们也看到,北京在上述工作方案同时提出,要通过实施运力挖潜、完善车站设施、优化运营组织等措施提升大客流应对能力。而北京地铁也在不断地探索增加车辆运力、缩短发车间隔和增加早晚高峰限流车站等措施,这是值得肯定和期待的。

  但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北京潮汐式的交通拥堵,还得从城市规划和道路设计等方面进行调整。诚如不少专家所指出的,北京中心城区的功能过于集中,而居住区又多集中于城市外围,这是产生潮汐式巨大交通流量的根本原因。北京地铁虽然建设速度很快,但新建线路与原有线路之间的客流不是互相承担的关系,没有发挥1+1大于2的效果。因此,解决北京的交通拥堵难题,既需要管理者打破常规、进行大胆的创新,同时也需要时间。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