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财经>>财经频道滚动新闻

敏感者该如何在这噪杂世界生存?

2014年01月26日13:10    来源:北京青年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敏感者该如何在这噪杂世界生存?

  前些天有条图文微博特别火,大意是:“我为什么要努力工作?因为如果我努力工作,就算失恋了,我也可以在箱根泡着温泉默默落泪而不是蹲在马路牙子上喝酒买醉。”这样一条看似平常的微博,我们的心理人却从近万条的转发和千余条评论中看到了我们不曾深思的细节。

  心理人认为,回答:“哈哈哈与君共勉”,“我们一定努力工作,泡着温泉吃着美食再哭”、“感同身受!正在用一堆超好用的化妆品覆盖我无限委屈哭过的脸”的人,了知环境对于调节心境的重要作用,因此他们很有可能是心思敏感的浪漫人。而回答“真爱哭,你的眼泪好多呀”、“无论在路边哭还是在温泉哭,痛苦就是痛苦,身外之物并不能减轻一丝一毫”的人心理较趋于稳定,不太会为外界环境所影响。

  好环境让敏感者更有可塑性潜力

  心理人将对环境改变很敏感的人称为敏感者,而将在环境改变时心态稳定的人称为稳定者。这两种不同的心态,在我们面对生活、工作时会使我们做出不同的选择,而了解自己是哪一种,也会为我们的成长附加出乎意料的好处。

  对于这两种心态,心理学家进行了不少有趣的研究。Belsky等心理学家审慎而笃定地表示:敏感者是有“红利”的,好环境让敏感者有超越稳定者一大截儿的可塑性潜力。比如那些爱闹人的坏脾气宝宝,一旦接受更长时间和更高质量的照顾后,会比乖宝宝更爱笑、爱玩、爱学习,这就是“选择性敏感理论”。谁是真正的“敏感者”?Belsky等研究者表示,真正的敏感者在逆境中发展更受阻,在顺境中发展会更顺利。他们可以享受到积极环境的积极变化,而不仅是短暂的心情波动。

  我的大学好友莱莱曾说:“我的衣服呀、鞋呀,买之后我会越穿越喜欢,越看越顺眼,到穿破了都不会觉得腻,而且我发现我越来越有品位了!”在一群买新衣第一天美滋滋、第二天就穿腻、第三天就撇嘴跺脚后悔的女同学中间,莱莱最能从服饰装扮中获得恒定的快乐。她,就是一位个体发展的敏感者。

  敏感者可能并不适合挫折教育

  我们都熟悉孟母三迁的故事,小孟子早先的家住在坟墓附近,小孟子对上坟扫墓这类的事见得不少,于是,孟母发现孟子学会了如何扑倒在地捶胸顿足大哭。孟母觉得不是个事儿,于是带着孟子搬到市场边。可是,儿子又很快学会了小贩斤斤计较的神色,这也是孟母不愿意看到的。于是,孟母又举家搬至书院旁边,不出数月,小孟子的气质变得知书达理、温文尔雅。从这里可以看出,我们的先贤孟老爷子是个对环境非常敏感的人,而且他的学习能力也是超强的。而重温“孟母三迁”的典故,不由得不佩服孟母对孟子环境敏感性的洞察。

  同样的,现在很多家长热衷让孩子经受适当的挫折教育,而从孩子对环境的适应性上看,并非所有的孩子都适合所谓的挫折教育。适合挫折教育的孩子可能先天在基因和神经生物学指标上具有高的情绪稳定性和对挫折环境的耐受性。而如果换作高敏感性的宝宝,逆境和挫折可能会使他表现更差。所以,挫折性教育应该因人而异,爸爸妈妈更应该多了解自己的孩子。实际上,给敏感型孩子以顺境,不但不是娇惯溺爱,反而是给予其适合的土壤,从而助其更好的成长。

  脱颖而出的能力惊人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一直关注一个现象,为什么有些孩子能够出淤泥而不染,有些孩子在淤泥中却很快堕落?他们把能够出淤泥而不染的少年称作“蒲公英”,而把在好环境下活得很好而在恶劣环境下自甘堕落的少年称作“兰花”。

  戴维·布鲁克斯所著《社会动物》的主人公埃丽卡就是一棵早期觉醒的“兰花”。少女埃丽卡发现自己的追求和父母对她的教养态度、杂乱的少数民族聚居环境、平庸按部就班的学校非常不搭调。她知道如果不主动选择环境,敏感的她会很快地被现在的环境同化。那样的生活看起来也没什么不好,只是如果选择了那样的生活,就不得不扼杀内心的“兰花”。她深知自己无法像父母兄妹那样生活,只有选择更好的教育环境,她才能够抵御对“兰花”的扼杀。埃丽卡打听到一家由一个银行家捐资创办的新型教育理念学校,但是招生已截止报名。埃丽卡找到学校,冲进正在开会中的董事会会议室,面对银行家投资人和校董们,深吸一口气开始自我介绍,后被破格录取,远远离开了她的早期环境。

  埃丽卡在新的环境中学习知识和人际交往技能,掌握并精通了网球,培育了适应未来社会的体能、思维与谈吐。

  我的几个朋友读了《社会动物》之后都热泪盈眶,纷纷表示自己就是“埃丽卡”,并向我吐露了自己当年如何争取机会、选择环境、保护“兰花”的历程。另一些朋友则对“埃丽卡”表示无感,这几个朋友要么一直生活在被保护的环境中,要么情绪稳定得就如古老的大钟。

  兰花少年正如兰花一般,在获得有营养的食物、医疗保障、社工、心理辅导和开明教育之后脱颖而出的能力惊人。蒲公英少年则相对皮实很多,不管环境顺逆,他们都不需要家人特别的呵护与关注就可以很好地适应。您或者您的家人更像是蒲公英还是兰花少年呢?如果身边有“兰花”,您将如何发挥和享受他们的敏感者红利呢?

  爱好日益精通

  “芝麻大点儿的小事,怎么在你这儿就这么严重?”敏感者的脆弱、易受挫折常为人诟病。但同时,敏感者对物品的愉悦体验和感受力也更强。敏感者如果足够喜欢自己,就可能活出一个更有品位的、展开的自己。

  发展得良好的敏感者具有主动寻求“敏感者红利”的本领。他们通常都有一两个超出常人、让自己更幸福的爱好。对这种爱好的日益精通,是敏感者红利。文学艺术创作者以他们对世界敏感的体验和艺术化的表达为生;活跃在一线的金牌女编剧是非常赞的厨艺高手;而两个80后作家分别有着超越一般人的家居布置和驾驶技能。

  敏感的人如同兰花,想要更安全更幸福,可能需要对环境的选择和营造更大胆一点。挑食就去吃更好的食物,喜欢明亮通透的环境就多挑选窗边座位,精心布置家居和照明灯光。细细观察,有没有发现你身边的敏感者朋友,已渐渐成长为朋友圈里的美食家、时尚达人?或者厨艺、搭配、搜索鉴别的技能迅速提升?这些人就是你身边正在享受敏感者红利的人。

  (王嘉琦 作者为中山大学心理学硕士)

  原标题:享受敏感者“红利”

(来源:北京青年报)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