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财经

 重庆石柱悦崃镇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安置点 

“不好办的事,一并解决了”(新春走基层)

本报记者  王建新  李 坚

2014年01月29日04:45    来源: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冬日的清晨,暖暖的阳光洒下来,山中的雾气慢慢散去……1月26日一大早,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悦崃镇寺院村村民谭启明一家就忙开了。

  “这房子主体已建好,装修后就可入住了。”打量着崭新的小楼,谭启明掩饰不住心头的高兴劲儿,“1月26日,又逢农历腊月二十六,六六顺嘛,好日子,简单庆祝一下。”“光小孩上学就方便多了。”谈到新家的好处,谭启明老婆马玉菊快人快语:原来的家走到公路就得半个多小时,“出门就是水泥路,走几分钟就到学校了。”

  寺院村平均海拔超过1000米,共有441户1441人,山高坡陡,群众生活诸多不便,致富更面临不少难题。2013年,重庆启动新一轮高山生态扶贫搬迁,计划3年搬迁50万高山群众。

  对搬迁安置点的好处,已搬进新居的黄帮富体会更深。他掰着手指给记者一一数道:通水了、通电了、通公路了……“原来不好办的事,现在一并解决了。”

  老黄原来的家嵌在一个山坡上,那是一个滑坡带,3间住了20多年的老土坯房,一到刮风下雨就让人担惊受怕。在村里摸底搬迁意愿时,他全家都说:“早盼着搬呢!”

  扶贫搬迁,大伙最关心“钱从哪里来”。通过统筹易地扶贫、生态搬迁、财政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等资金,石柱县补助普通搬迁户每人6000元、建卡贫困户每人8000元、特困户五保户每人10000元。同时,打捆农林、水利、交通等农村建设资金,打造基础设施。

  黄帮富土家风格的3层小楼,铺着地板砖,壁挂电视、冰箱、沙发等一应俱全。“建房、装修加上买家具家电等,大概花了20万上下。”老黄说,老宅基地复垦后,通过“地票”交易得了7万多元。房子按照统一风格装修验收后,政府还将直接补助1.8万元。“女婿这些年在外打工,我自己在家种养,合一起一年有个三四万元收入。”

  更让搬迁户们高兴的是,各级政府将搬迁点后续发展与搬迁同步规划、同步推进。寺院村党支部书记余跃兵告诉记者,村里正因地制宜发展“四大产业”,已发展辣椒1300亩、黄金梨800亩、寺院贡米1500亩,绿壳蛋鸡两万只。同时,利用离黄水国家森林公园较近的地理优势,正着力打造乡村休闲旅游。2013年,石柱县高山生态扶贫搬迁集中居民安置点动工30个,完成搬迁8440人。

  离开寺院村搬迁安置点时,黄帮富正和女婿张罗着一起贴新春对联:春风又迎康乐日,囤满仓盈富裕年;横批:龙马精神。


  《 人民日报 》( 2014年01月29日 06 版)
(责编:李卓、王溪)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