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唐鸿胪井刻石碑文及拓片 |
中国民间对日索赔联合会日前通过日本驻华大使木寺昌人,致函日本天皇明仁和日本政府,要求日本迅速归还所掠中国文物“中华唐鸿胪井刻石”,这是中国民间首次向日本皇室追讨文物。
■ 先期研究利于追讨
“中华唐鸿胪井刻石”是日本从中国掠夺的最具分量的文物之一。
根据历史记载,唐鸿胪井刻石本是一块重逾9吨,单体10多立方米的驼形天然石头。公元713年(唐开元元年),唐玄宗使鸿胪卿崔忻前往辽东,册封靺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使命完成后,崔忻原路返回长安,路经旅顺都里镇,为纪念这次册封盛事,于黄金山下凿井两口、刻石一块。刻石文字共29字,分3行自上而下自右向左书写:“敕持节宣劳靺羯使鸿胪卿崔忻井两口永为记验开元二年五月十八日”。
1895年,清军将领刘含芳修建四柱方亭,护卫刻石。1908年,日本军队将刻石、护卫亭作为日俄战争战利品掠走,藏于日本皇宫至今。
此次首选“唐鸿胪井刻石”对日追讨,是因为今年正逢刻石建立1300年,由于国内学者对该碑进行了大量研究,利于追讨成功。比如学者王仁富20多年时间积极研究宣传,并在2011年给日本皇宫写信探问中华唐鸿胪井刻石安危,并得到回信确认。
■ 将赴日敦促归还
为了追讨“中华唐鸿胪井刻石”,中国民间对日索赔联合会专门成立了文物追讨部,组织专业队伍,对日本所掳中国文物进行集中追讨。
中国民间对日索赔联合会文物追讨部部长王锦思表示,中国民间对日索赔联合会已通过函件方式敦促日本归还刻石,下一步还将组织专家赴日本考察。如果通过民间努力不能促成文物回归,还将参照韩国讨要“北关大捷碑”等国际先例,请求政府出面。
公元1592年后,日本入侵朝鲜失败,朝鲜建立“北关大捷碑”。1905年,日俄战争爆发后,日军将此碑掠夺到日本。1970年开始,韩国民众就积极努力地要求日本归还“北关大捷碑”。2005年5月,韩国政府正式要求日本归还此碑,同年日本将此碑归还韩国。
自甲午战争至抗日战争期间,日本自中国所掳金银、文物数量巨大。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政府统计被日本掠夺的文化财产共1879箱、360万件,破坏的古迹达到741处,著名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也不见踪影,而民间流失的文物更是无法估计。
■ 国际上有法可依
解决这一历史遗留问题,国际法早有规定。早在1968年,联合国大会通过《战争罪及危害人类罪不适用法定时效公约》规定:“残害人类战争罪,不论其犯罪日期,不适用法定时效,可以永远追究其责任。”
对于此次追讨的难度,有关专家表示,和以往的文物追讨难度差不多,具体操作上经验还是比较欠缺,将会通过国内和国际对日方施压。
对日文物的追讨需要一定的政治环境。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刘江永告诉记者,提出文物追讨的诉求,中国有正当性,但能不能实现还是得看日本政府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迄今为止的中日正式谈判中,对掠夺文物的归还并未提及。
中国的民间组织提出了诉求,按照程序,日本政府首先要受理,然后再开启中日双方政府的谈判,中间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刘江永估计,由于日本掠华文物数量众多,如果归还此件文物必然会造成追讨的连锁反应,这种忧虑也会影响日本政府对此件文物追讨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