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财经

  

“万头牧场”该不该?——中国奶业发展方式调查

本报记者 高云才

2014年11月16日08:2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被业界亲切称为“黑白花”的荷斯坦奶牛自觉地排成长队,鱼贯走进转盘中的卡位,舒服地享受着机器化挤奶,挤奶完毕,又鱼贯走出转盘。像经过专门训练,整齐划一,这是记者在现代牧业股份有限公司所属安徽省五河县的“万头牧场”见到的“堪称壮观”的场景。中国奶业协会荣誉会长刘成果说,“‘万头牧场’,曾经是中国奶业的梦想,如今,现代牧业实现了,还有一大批乳业企业跃跃欲试。”在“万头牧场”的竞技中,现代牧业冲在前面,考察“万头牧场”对于中国奶业发展方式的影响,现代牧业就是一面镜子。

  牧场规模化发展,形成挡不住的趋势

  规模化和非规模化,都是奶业生产方式。目前,非规模化畜牧方式,依然是中国乳业基础性生产方式。牛在牧场甩着尾巴,悠闲地啃草,产出鲜奶。维持这种生产方式的主体,是散布在全国尤其是牧区的200多万户奶农。他们用自己辛勤的劳作,为牛奶加工企业提供可靠的奶源。现代牧业资政邓九强说:“非规模化畜牧方式,越来越难以满足居民对牛奶日益增长的需求。”

  如大潮一般的城镇化,正在推升着居民对乳制品需求。2013年我国城镇化率达53.73%,近年来,农民进城转为城镇居民的比例每年增长约1个百分点。据中国奶业协会测算,农民进城,口粮减少1/3,但奶制品消费增加1倍。另外,人均收入提高,消费结构改善,整体上提升了乳制品需求动力。农业部专家测算,居民收入增加1%,乳制品消费增加0.8%。统计数据分析显示,2014年我国原奶总需求将达到4900万吨,其中新增需求约300万吨。到2020年,生鲜乳的消费,全国总量预计达到6000万吨,至少比现在要增加2000万吨。

  需求是如此的旺盛,供给却不是那么给力。目前,中国奶牛存栏1400万头,牛奶产量3600多万吨,虽然排名世界第三,但需求一直在“喊渴”。尽管奶产量年年递增,从1980年到2010年,牛奶产量从114.1万吨增长到3575.6万吨,整整增加了30倍,但需求“喊渴”的势头一直没有消退的迹象。目前我国奶源自给率只达到78%,满足2020年居民6000万吨的消费量还有很大差距。海关数据表明,今年上半年我国进口奶粉达68.12万吨,其中从新西兰进口就达54.8万吨,同比增加75.08%。

  “中国人喝中国奶”,喊声如潮,牧场规模化应运而生,同时也受到市场追捧。邓九强说:“这是使命呀,有了牧场规模,就有了可靠的奶源供应。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牧场规模化,不可阻挡。‘万头牧场’的出现,也就自然而然了。”

  “万头牧场”建设,集约化孕育高品质

  刘成果说,如果说规模化生产是着力解决乳品数量问题,那么集约化运营就是解决乳品的质量和乳业企业的效率问题。

  集约化以规模化为起点。现代牧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9月,并于同年10月投资2.5亿元在安徽省当涂县建设第一个万头奶牛示范牧场。接下来的几年,现代牧业在全国布局,“万头牧场”形成了“燎原”态势。

  截至目前,现代牧业在全国八个省共建万头规模奶牛养殖牧场22个,奶牛存栏数超过20万头,日产高品质生乳2600多吨。公司确立的生产目标是,到2015年奶牛存栏24万头以上,年产鲜奶突破100万吨,奶牛年平均单产达到9吨以上。

  “没有质量,一切都是负数。没有质量的规模,浮躁的规模,注定不长久。”现代牧业总经理高丽娜说,集约化运营目标着眼点始终在于产品质量。当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席卷整个奶业,肃杀一片。“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我们把质量当作是自己的眼睛,时刻呵护。”

  生产工序的高度自动化,确保了奶品质量在生产工序上不出现漏洞。在五河县的“万头牧场”,记者看到封闭式机械挤奶的全过程。这里采用德国进口的转盘式挤奶台,封闭式挤奶,原奶完全不接触空气,每台80位,挤奶员在可转动的环形挤奶台进行流水作业,每小时可挤480头奶牛,并可全自动清洗、检测,全自动打奶到储奶罐。

  把安全与品质量化为数据去管理,是现代牧业的心得。高丽娜说:“巴氏杀菌,自动吹瓶,自动灌装,从挤奶到成品,只需2小时,是目前国内领先的生产速度,国外最快也需要十多个小时。”邓九强插话,研究表明,挤出的鲜奶,如果在48小时以外加工,则牛奶活性蛋白几乎降为零;若在2小时以内完成加工,则牛奶活性蛋白保持75%以上,所以,这2个小时,是现代牧业奶产品具备高品质的绝技!

  用集约化的技术和管理手段抓奶品质量,抓出了国际影响力。今年6月2日,2014世界食品品质评鉴大会在法国波尔多举行。现代牧业的鲜牛奶击败了众多欧美企业产品,荣获食品类金奖。邓九强说:“在奶品质量上,我们打了翻身仗。我们生产的鲜奶菌落总数小于每毫升2万个,欧美标准为40万个;鲜奶体细胞每毫升15万个,欧美标准含量50万个,可以说在奶品质量上是一次登顶。”

  前些年饱受诟病的中国奶品如今能在国际获得金奖,让世界食品品质评鉴大会的主席约瑟夫·贝斯曼十分感叹:“我看到了中国的食品有很高的品质,很惊讶地了解到今天获奖的中国乳品企业拥有如此现代化的加工技术,真的很棒!”

  “万头牧场”之痛,不是谁都能承受

  “万头牧场”蜂拥而上,发展势头在全国各地方兴未艾,甚至连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和房地产巨头恒大都纷纷宣布,将斥巨资进军乳业,角逐“万头牧场”。中国国情适合发展“万头牧场”吗?邓九强坦言,在角逐“万头牧场”时,中国甚或境外投资者必须承受“万头牧场”之痛。

  成本之痛。好奶出自好牛,关键是投入大量的成本,让好牛源源不断地生产好品质的鲜奶。“以牛为本”,恰恰是众多奶企的成本之痛和粗放经营方式之痛。

  “以牛为本”,要细致,要接地气,现代牧场对牛的厚爱方式可资借鉴。高丽娜说,企业为奶牛建立了完备的硬件设施,包括所谓的“四厅一院一房三系统”,即待挤厅、挤奶厅、奶牛采食厅、奶牛休息厅、兽医院、奶牛病房、奶牛采食送风系统、奶牛卧床送风系统、防热应激喷淋系统,确保产奶量和质量。

  对牛群的管理不能掉链子。现代牧业在对牛群管理手段上突出实现以生产性能测定为代表的奶牛生产数字化管理的计算机软件系统。系统涵盖了牧场每一头奶牛的各种重要的管理数据,包括出生、繁育、免疫、产奶等信息。这些奶牛养殖档案,为牧场的兽医治疗,繁育配种,日粮设计,适时干预,配方调整,合理分群,提供了高效、快捷、准确的第一手资料。

  “牛源”之痛。建牧场,得有牛,但奶牛牛源短缺,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奶业发展。尽管目前每年进口奶牛需求超过25万头,需求缺口仍然巨大。2012年我国进口奶牛12.8万头,比2008年增长了7.5倍。2013年进口奶牛10.2万头,同比减少20.2%,减少的原因之一是进口牛源国受限。

  中国奶业协会秘书长魏克佳表示,进口,固然能缓解“牛源”短缺问题,但根本上解决“牛源”问题,还是要靠自己。从长远看,只有加快完善我国奶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才能在牛源问题上不受制于人。要加快实施奶牛群体遗传改良计划,整体推进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后裔测定、全基因组检测和种公牛站技术改造。

  解决“牛源”问题,乳企本身要有所作为。邓九强说,现在奶牛饲料精粗比一般都是6∶4,如果把饲料结构比调整为3∶7或者4∶6,则将使成年奶牛全生命周期繁育能力大大提高。假设奶牛年自然增长率达到10%,几年下来,我国牛源基本就可以实现自给了。

  最难消弭的病痛是“环境之痛”。即便是现代牧业和蒙牛、伊利这样响当当的奶企,目前也难以说超越了“环境之痛”。因为,牛粪便的科学化、无害化治理,是一道十分缠人的难题。

  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孙丽萍等的研究报告显示,每头成年母牛每天产生16公斤粪便、7公斤尿,其中含氮126克、磷61克,这些粪污的化学需氧量为99克,据此计算,万头牛场每天产生160吨牛粪、60吨尿。对其进行无害化处理的要求和环保压力非常大,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污染物处理。

  环境整治需要负责的态度和扎扎实实的措施。在五河牧场,邓九强指着粪便无害化处理设施告诉记者,现代牧业在这个“万头牧场”投入1.6亿元兴建,粪便用来制作沼气,沼气用来发电,沼渣固化后用来做牛舍卧床,沼液用来浇灌附近的10万亩苜蓿草场,多余的沼液提供给附近的农民种庄稼,这样循环处理,效果很好。

  “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刘成果表示,“万头牧场”建设不能一哄而起,既要有规模化和集约化的运营,还要做到“以牛为本”,“环境和谐”,任务艰巨又事无巨细。先拍脑袋后拍屁股建的“万头牧场”,最终会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 人民日报 》( 2014年11月16日 09 版)

(责编:值班编辑、庄红韬)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图说财经|人民电视

  • 28省份收入出炉 上海最高28省份收入出炉 上海最高
  • 男生卖卫生巾月入上万男生卖卫生巾月入上万
  • 盘点A股的明星股东们盘点A股的明星股东们
  • 股市熊猛 小散自娱自乐

股市熊猛 小散自娱自乐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