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经济·科技

消费渐趋理性:商品消费增速放慢 服务消费支出增长【2】

2018年09月11日08:13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小字号
原标题:消费渐趋理性:商品消费增速有所放慢 服务消费支出增长明显

  消费升级是大势

  ——增速微有放缓但仍保持较高水平,消费规模在持续扩大;商品支出占比下降、服务占比上升,恰是消费升级体现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734亿元,同比增长8.8%,相比前些年涨幅略有下降。这能说明消费在“降级”吗?

  专家指出,数据要对照着看。

  一看收入。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63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8.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6%,与GDP增长基本同步。这意味着人们手中的可支配收入一直在增长。

  二看消费。支出总量扩大,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609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8.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7%。支出结构变化,2017年,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降至29.3%,这意味着食品占消费支出的比重在不断下降。

  赵萍认为,一来消费水平取决于长期收入水平和总体收入,真正意义上的消费降级只有在收入水平持续下降时才会发生,而从当前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看,没有这样的“物质基础”。二来人们的总体消费支出在扩大,且越来越多从商品转向服务消费,食品、服装等在总的支出占比中下降,教育、文化、娱乐等占比不断提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只反映商品消费的部分,因此增速放缓并不奇怪。三来即便只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有所波动是正常的,目前仍旧保持在较高增速上,消费规模还是在不断扩大,人们对商品品质和安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

  小白认真给自己的主要支出归归类,发现每年花在旅游、文娱方面的消费才是大头,而周围朋友也普遍存在这种状况。统计数据同样印证了这一点。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今年上半年国内旅游人数超过28亿人次,同比增长11.4%;国内旅游收入超过2.4万亿元,增长12.5%。据电影资金办统计,7月份,全国电影票房近70亿元,观影人次约2亿,环比分别增长94.6%和88.9%。“社会和个人都在向前发展,消费的品质和层次上去了也不会轻易下得来。当然不排除随着对商品认知越来越充分,消费渐趋理性,更追求物有所值的情况,但也不能就说是消费降级了。”小白说。

  “一方面是商品内部品质档次上升;一方面是商品消费更多转向服务消费,从满足物质需求到精神需求。消费升级才是大势。”赵萍说。

  解除消费者的后顾之忧

  ——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支出增长,折射部分消费焦虑。未来仍需加强公共服务保障,提高居民收入

  不过,“消费降级”说也折射了部分社会情绪。

  对于刚毕业的年轻人来说,住房是头一号的支出。今年以来,北京、深圳、西安、青岛、苏州等城市房屋租金上涨较快,对于年轻人造成了一定压力。“虽然现在还没有明显的影响,但压力还是有的。”在深圳工作的“90后”小李说,只能寄望于努力工作,让收入也实现同步上涨。

  而对于成熟家庭来说,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支出压力也不小。“80后”王彬夫妇在上海工作和生活,有房有车,孩子刚好处在学龄阶段。“只要工资不下降,物价不是涨得明显,该怎么花还是怎么花。”但是,谈到孩子的教育花费,王彬还是感到压力颇大。“英语、音乐、体育、智力开发,每项花费都是万元起。不知道有没有用,但不花钱,肯定没用。”王彬说。此外,老人的健康和养老也需要小家庭做些资金储备。

  看消费支出构成也反映出这样的趋势。据北京统计局数据,2018年上半年,北京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670元,同比增长7.0%。其中,人均居住支出7140元,同比增长22.1%;人均医疗保健支出1685元,同比增长18.2%,增速居八大类消费前两位。深圳涨幅居前三位的则是其他用品及服务、教育文化娱乐和医疗保健。

  专家指出,教育康养类消费有其特殊的性质,一方面出于人们对更加有品质生活的主动追求,生活改善后人们更注意保健、养生,更注重提升人力资本的投入等,这恰恰是消费升级的重要方面,也是未来扩大消费的重要领域;但另一方面,其中部分消费有不得已的成份存在,也给消费者构成了一定压力。

  在赵萍看来,“消费降级”说背后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未来支出压力的加大。这就要求政府一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加强公共服务保障,满足居民对公共服务的基本需求;另一方面要促进人们收入水平的提升,比如近期个税调整,实行子女教育、大病医疗等支出专项扣除等,就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实际收入。“政府有必要继续创新手段,多措并举,解除消费者的后顾之忧。”她说。

  延伸阅读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改革开放40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报告

  “三大件”折射居民生活之变

  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阔步迈向全面小康社会。40年来,我国居民收入节节攀升,消费水平大幅提高。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74元,扣除价格因素,比1978年实际增长22.8倍,年均实际增长8.5%。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322元,扣除价格因素,比1978年实际增长18.0倍,年均实际增长7.8%。

  居民收入分配格局明显改善,收入差距持续缩小。居民收入在宏观收入分配中占比逐步回升,2015年,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占比为61.6%,比2010年提高3.8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2017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为2.71,比2007年下降0.43。

  居民消费结构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在解决了温饱问题后,城乡居民开始从基本的吃穿消费向发展和享受型消费倾斜。2017年,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9.3%,比1978年的63.9%下降了34.6个百分点。

  耐用消费品升级换代。改革开放初期,手表、自行车和缝纫机是部分居民家庭婚嫁必备的“三大件”;20世纪80到90年代,“三大件”变成了冰箱、洗衣机、彩色电视机;进入21世纪,家庭消费也向现代化、科技化迈进。2017年,城镇居民平均每百户拥有移动电话235部,计算机80.8台,家用汽车37.5辆;农村居民平均每百户拥有移动电话246部,计算机29.2台,家用汽车19.3辆。

  交通通信和文化教育消费比重上升。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交通通信支出3322元,1979-2017年年均增长18.0%;城镇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2847元,1979-2017年年均增长13.1%。

  医疗保健服务水平全面提高。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全国的推广建立,以及近年来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保障水平的提高,居民看病就医较以前更加便利,更多得到政府补助,居民医疗保健支出明显增加。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1777元,1979-2017年年均增长16.7%;农村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1059元,1986-2017年年均增长16.7%。(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上一页12 上一页12

 

(责编:杨曦、仝宗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