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渐趋理性:商品消费增速放慢 服务消费支出增长
图为市民在一家超市选购水果。 王 春摄(新华社发)
985高校研究生毕业、现在北京一家知名外企工作的小白没有想到,自己突然成了网络上热议的消费人群。“吃涪陵榨菜、喝二锅头、上拼多多……”这个夏天,不少类似的段子被用来描述当下许多中国人的消费选择。虽然并不认为自己的消费给社会“拖了后腿”,但小白喜爱购买涪陵榨菜这一条,按照当下流行的网络说法,属于“消费降级”。
分明居民收入正与GDP基本同步增长,供给市场、消费品质也不断迈向更高水平。消费,究竟是真降级还是对个别现象的误读?其背后折射着怎样的社会现实?记者进行了采访。
消费,升级还是降级
——中国消费市场有其多元性,和企业创新努力、紧扣市场需求、拓展细分市场密不可分
今年上半年,牛栏山二锅头的所属企业顺鑫农业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4.81亿元,同比增长96.78%;涪陵榨菜2017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4.14亿元,同比增长61%;主打“北京五环外”市场的拼多多成功上市;统一、康师傅等品牌方便面收益也一改颓势,迎来上涨。这是一幅近几年人们不常看到的画面。榨菜、二锅头、方便面利润大增,许多人以此视作中国人消费降级的“铁证”。
事实真的如此吗?有关专家指出,不仅不能这么简单地下结论,其背后还暗含着消费升级的逻辑。
以热议中的涪陵榨菜为例,不少人由其业绩推论榨菜消费变热了。但根据涪陵榨菜2017年年度报告,目前涪陵榨菜是全国最大的佐餐开味菜生产销售企业,也是唯一一家A股上市公司,市场占有率和品牌知名度均为行业最高。“大家只看到了我们卖得好,没有看到大量小企业甚至手工作坊数量和产量在缩减。”公司有关工作人员告诉本报记者,近年来榨菜市场总量变化并不大,但是消费者买知名品牌的更多了。这恰恰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愿意多花钱买品牌和品质,由此促成行业集中度的提高。近些年,涪陵榨菜也在卫生、口感、健康营养和包装上多下功夫,其旗下“乌江”牌榨菜甚至远销日本、美国等8个国家和地区,远不是“降级”二字的意涵。类似的,上述不少企业业绩背后也有转型升级的故事。
“企业业绩表现好,是和企业创新努力,抓住市场需求,或定位细分市场分不开的。”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向本报记者举例,随着升级步伐加快,天猫、京东等一批电商平台开始向品质消费转型,升级过程中可能逐渐甩开了一些价格敏感人群。而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则正是聚焦这部分人群的消费需求。此外,人们在热议涪陵榨菜效益好的同时,也要看到还有海底捞这类并不便宜的品牌效益也有快速增长。
论升级还是降级,不是全国对标北上广,而是观察各个地区各类人群在已有基础上呈现的普遍趋势。应该看到,全国各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在消费水平上还存在较大的差异,中国消费市场也是一幅多元化的图景。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745元,而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是5806元。二者所处阶段不同,但增长是普遍趋势,其中农村增幅达12.2%,城市是6.8%。
湖南小县城的小玉是拼多多的用户,她说,一些低值易耗的产品比如纸巾、抹布等,拼多多上有不少性价比高的选择,这跟她的需求相符。但是从整体看,随着家庭收入的提高,在家具、家电、首饰等更大头的支出上面,都是越买越好。“生活水平这几年一直在提高,可买的好东西也越来越多,我不懂什么降级不降级。”
12下一页 12下一页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