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财经眼”系列报道七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擦亮美丽中国底色

人民网记者 余璐

2021年03月11日14:51   来源:人民网   手机看新闻

三月的北京春意盎然,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委员齐聚人民大会堂,擘画“十四五”高质量发展蓝图。

在这里,建设“美丽中国”的路径再次被明确。“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持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巩固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果,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

一次次审议,一项项部署,“让我们生活的家园拥有更多碧水蓝天”的号召,让“十四五”开局满是绿色底色。

新征程已开启,如何以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助推高质量发展?多位代表委员和专家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新进步,是“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目标。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守护绿水青山

“污染防治力度加大,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政府工作报告回顾了过去五年我国生态环保所取得的斐然成绩。

“十三五”规划提出“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五年间,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规划纲要确定的9项约束性指标和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超额完成,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取得显著成效。

步入“十四五”,党中央明确了2035年“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的远景目标,提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从“坚决”到“深入”,一词之变背后,是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出的更高标准与要求。

在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厅长吕文艳看来,这意味着下一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触及的层次更深、领域更宽、要求更高。

吕文艳认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更加突出精准、科学、依法治污,加强减污降碳协同治理。吕文艳说,“十四五”时期,湖北将按照“一降一减、两改善、四提升”总体思路,强化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和土壤修复,推进黑臭水体治理提升,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守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对人民网记者表示,“十三五”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但环境治理仍存在深度不够和广度不足的现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还有很大空间。”

他说,“十四五”时期,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需牢牢把握“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总要求,通过环境治理,腾出生态环境容量,承载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量,通过环境监管,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绿色发展。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任务,也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面对新形势、新目标和新要求,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挑战也在增多。

“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尽可能多地削减污染存量的同时,要努力控制和抵消增量,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国政协常委、湖南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潘碧灵表示,现在剩下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必须谋划好目标任务、路径方略、着力重点,要在结构调整、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方面下功夫、要潜力。

生态环境部综合司一级巡视员凌江表示,“深入”就是要在发展方式转变上有新突破,在污染防治攻坚上有新作为。要以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为着力点,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让天更蓝、水更清、环境更安全,为美丽中国建设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助力碳达峰碳中和 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大力发展新能源。

全国政协委员王路表示,“十四五”时期是实现碳达峰关键期、推进碳中和起步期,应提升绿色发展在国家发展格局中的地位,以能源结构转型为重点,构建清洁低碳能源体系。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温枢刚表示,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能源供应保障不仅要安全高效,而且要清洁低碳,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电力产业要打造清洁低碳发展优势,加大新能源产业布局,加快向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转变。

“我们将以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为着力点,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来自中国海油的全国政协委员、“海上铁人”郝振山认为,能源转型、绿色低碳发展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要持续加大清洁能源供应,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和绿色低碳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联泓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月明指出,要解决碳排放问题,亟待加快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面对新能源关键材料国产化能力不足的矛盾,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机构的作用,建立良性的协作模式,引导产业健康发展,并加强新能源领域关键材料的基础研究。

推动二氧化碳减排,能源结构调整优化势在必行。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核电(上海核工院)总经理王明弹表示,因地制宜建设使用核能发电,实现区域性、产业性的碳达峰和碳中和,为能源转型提供成功范式,可促进“3060”目标早日实现。他举例说,依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上海核工院牵头成功开发了“国和一号”,一台“国和一号”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900万吨,相当于种植14.7万公顷森林。

全国人大代表,中核集团总经理、党组副书记顾军认为,核能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一个重要选项,这对核能来说是一个利好,但不能简单地划等号。“我们不仅要研究提高核电本身的安全性,还要与整个能源结构整体配套相适应。要进一步发挥核能在改善能源结构方面的作用,不仅要支撑国民经济社会的发展,也要为生态环境建设做出核工业应有的贡献。”顾军说。

推动长江大保护 擦亮高质量发展的绿底色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扎实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

长江“黄金水道”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依托。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承载着发展理念的深刻变革。

江西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拥有长江岸线152公里。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副省长罗小云对人民网记者表示,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既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应有之义,也是沿江省份江西的必然选择。

“‘十四五’时期,江西将以《长江保护法》为依托,持续整治影响环境的突出问题,共同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进一步压实各级河长湖长在长江流域保护中的职责,切实增强长江治理和保护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为提升经济绿色含量、深入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贡献江西力量。”罗小云说。

湖北地处“长江之腰”,发展重心在长江,发展未来也在长江。吕文艳谈到,湖北拥有1061公里长江岸线,为长江沿线省市之最。“十四五”时期,湖北将以“铁腕治江”的力度推进环境治理,坚决抓好长江“十年禁渔”,统筹开展水岸生态修复,稳步恢复长江生态功能,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示范带,全面推动湖北长江经济带发展提档进位。

长江岸线是港口、产业及城镇布局的重要载体,是长江生态屏障和污染物入江的最后防线,广布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一份来自九三学社中央的提案,将目光聚焦长江岸线生态环境保护。提案建议,制定实施长江岸线一公里内重污染项目退出配套管理办法,优化长江岸线利用与港口布局,强化沿江生态环境敏感区域保护,促进长江岸线生态环保政策措施更好落实,为长江经济带发展筑牢绿色发展根基。

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政协副秘书长王济光则谈到,防洪安全是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加强长江干线防洪体系建设维护尤为重要。今后一个时期,应加快推进长江中游蓄滞洪区调整与建设,严格已建滞洪区管理。因地制宜推进退田还湖,鼓励滞洪区改建人工湿地,满足移民经济需求,保障防洪安全、改善流域环境。

多位代表委员表示,目标既定启新程,击鼓催征稳驭舟。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必须锚定目标,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定力,在改善环境质量上持续发力、久久为功,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离我们越来越近。 

相关阅读:

“两会财经眼”系列报道一:科技创新不停步 砥砺奋进新征程

“两会财经眼”系列报道二:再帮一把! 减税降费新政策为市场主体助添活力

“两会财经眼”系列报道三:乡村振兴“加马力” 农村生活有奔头

“两会财经眼”系列报道四:政府工作报告重提GDP增长目标 中国经济有信心更有底气

“两会财经眼”系列报道五:开启交通强国建设新征程 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两会财经眼”系列报道六:连续三年位居“优先级” 稳就业有实效更有实招

 

(责编:王连香、章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