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经济·科技

首届未来经济大会:绿色发展 照进未来

2021年12月25日14:04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开局之年,育新机、谋新篇。

当新发展阶段已至,新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新发展格局加速构建,高质量发展路径愈加清晰。12月23日,以“绿色理想——更清洁·更便捷·更美好”为主题的首届未来经济大会上,各界嘉宾共赴思想盛宴,探讨未来新经济,求解绿色创新密码,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让绿色发展照进未来。

绿色探路,凝聚新共识

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明建设关系民生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从“节能减排”到“绿水青山”,再到“碳达峰、碳中和”的相关部署,“绿色发展”已经渐成共识。

推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完整、准确、全面地贯彻新发展理念,凝聚社会各界的绿色共识,形成促进发展的绿色合力,金融行业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既需要实体经济的全面振兴,也需要金融体系的支持配合。中信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奚国华表示,“举办‘绿色理想’未来经济大会,就是探讨如何进一步发挥绿色金融的‘助推器’作用和实业发展的‘放大器’作用,积极助力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

绿色发展带来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源源不断的。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莫德旺认为,绿色发展成为普遍共识和重要取向,对技术创新、产业发展、污染减排形成倒逼机制,在绿色创新和绿色产业发展上将形成若干新增长点。

绿色发展实际上经过了不同的发展过程。在中国社科院副院长高培勇看来,要融入整个新发展理念,在立足经济发展的新常态、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进程中去实现绿色发展。高培勇认为,“绿色发展不仅是一个发展问题,而且是一个安全问题,要在统筹发展和安全当中加以推进。”

在“碳中和”的共同目标下,ESG火了起来。所谓ESG,主要是指一种关注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的评价体系,从可持续发展方面评估公司的价值。对于时下的“ESG风口”,首都经贸大学副校长王永贵认为,“在新的发展阶段再谈ESG,总体上利大于弊,但是在未来实施过程中,结合我们以前的经验和教训,切忌一刀切,要顶层筹划,稳步推进。”

创新驱动,孕育新经济

数字经济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可持续的经济发展会为绿色转型提供一个非常坚实的基础。”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何德旭这样解读二者的关系。他认为,现在反复强调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包括经济增长动力的转换,实际上都在为绿色转型提供最基本的条件。

原国务院参事徐锭明则指出:“绿色为数字经济导航,数字为绿色经济赋能。”他认为,要搞好绿色经济,就要学好碳排放基本知识,要搞好数字经济,就要提高数字经济思维能力和基本素质。

推动中国经济绿色发展,需要持续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余斌表示可以把“未来经济”理解为新经济。他预测,未来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将更多地产生于服务业。“中国的产业结构当中,服务业占的比重会不断提高,服务业将会以更快的速度成长,孕育更多未来经济和新经济的机遇。”

“未来经济”不是万能的,要想更好的发展,不能弃传统经济和现代经济而不顾。中央党校经济学部主任韩保江认为,对“未来经济”不要过度神化,不要盲目地强调未来,要把历史、现实、未来的经济形态很好地衔接好、匹配好,这样未来经济才有坚实的历史基础和现实基础。

不论是绿色转型还是数字经济,归根结底要靠持续的创新,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科技成果转化转移。“很多企业家对于科技成果有三个问题,找不到、看不懂、用不上,很着急。”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主任郑浩峻介绍说,他们尝试把科技成果和科技产品变成科技传播产品,进行三方面的传播探索:一是科学技术的传播;二是科学文化的传播;三是科技信息的传播。

“未来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未来能源的发展,绿色低碳发展也是能源转型的目标。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总裁李振国分析说,未来三四十年的能源转型过程中将会衍生出三个主要赛道,第一个是以光伏为主的一次清洁能源的赛道;第二个是为了平衡这种一次能源所做的产业和政策努力;第三个则是在深度多碳领域引入绿氢。

同样身处能源领域,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高金山认为,“双碳”目标的提出,对清洁能源行业企业来说,都是一个重大的利好。针对国家“十四五”战略规划,他们编制了自己的“十四五”规划,首要一条就是继续保持科技引领。

科技创新创造了很多新的场景、新的应用方式。“在未来,有人工智能、大数据应用、视觉视频、视觉机器等新技术的应用,我们很快就会迎来智能化。”特来电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剑波以智能充电赛道为例说,未来智能充电网应该会形成一个链接着千万级用户、链接着千万级的能源、链接着大量信息数据的可以跟电网需求匹配的融合网。

金融助力,抢抓新机遇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双碳”之下,处于资源调度“中心”的金融业举足轻重,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撑。

对此,中信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中信银行党委书记、副董事长、行长方合英表示,中信银行作为“金融国家队”,坚持从战略的高度、全局的角度,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自觉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紧密围绕国家的战略导向和实体经济的需要,来推动自身经营发展。

“在大的政策背景之下,资本市场的方方面面都在往绿色产业靠拢。”中信建投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志斌介绍说,一方面是政策会在“十四五”期间不断地加强对绿色产业的扶持、支持力度;另一方面,随着“双碳”政策的确定和市场空间的确定,绿色产业已经成为包括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所有投资机构在内的面临的巨大历史机遇。

作为新兴的金融市场之一,碳交易近几年备受关注。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王遥指出,推出碳交易确实为推动减排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同时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缺乏法律基础、市场潮汐现象严重、数据基础比较薄弱、碳金融发展缓慢等。

金融被称为现代经济的“血液”,如何更好地助力中国“智造”呢?中国财政学会政府与社会融资专委会副主任安起雷认为,中国经济未来二三十年,一定要解决中国企业的高质量发展问题。金融是锦上添花,不是雪中送炭,它要在海量项目当中筛选出最好的项目。要鼓励和协助企业把产品和项目做好,金融才可以持续助力未来经济发展。

中信银行公司银行部兼战略客户部总经理常戈认为,发展绿色经济,实施节能减排、结构调整,短期内可能会对传统产业产生一定的冲击,但面向未来传统产业升级中蕴藏着更多的机遇,一些新的产业蓬勃发展,客观上要求金融创新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服务。环球时报副总编辑谢戎彬认为,新兴产业的发展,第一需要踩准国家发展的战略性方向;第二需要持续的科技创新;第三需要大量人力、财力的投入。这些都离不开投资界和金融圈的助力。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也活跃着投资界的身影。金石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金剑华认为,三方面因素驱动智能制造领域的长期发展。一是世界战略格局的变化,为智能制造领域带来了很好的机会;二是美国在很多高科技领域对中国“卡脖子”,倒逼中国制造业提升技术水平和智能化;三是3D打印、人机交互、云智造、边缘计算、数字孪生等技术的发展,为智能制造提供支撑。

智能制造不是闭门造车,要鼓励企业走出去,用开放的心态合作共赢。人民网韩国公司总经理、韩国中国商会副会长周玉波介绍了韩国智能制造的发展现状,并提出中韩企业在智能制造领域存在很多合作机遇。她说,“韩国在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可以加强合作。此外,在钢铁生产智能化、智慧能源解决方案方面,韩国也做出了很好的探索。”

本次大会由人民网、中信银行主办,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学技术传播中心联办,人民网研究院、人民视听公司承办。

(责编:李楠桦、连品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