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产业发展,如何抢占先机?

人民网北京2月19日电 (记者赵竹青)未来产业如何抢占发展先机?近日,在中国电子学会等单位主办的未来产业国际化发展大湾区对接活动上,多位专家学者提出实现路径。
未来产业,是指由前沿技术驱动,当前处于孕育萌发阶段或产业化初期,具有显著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和不确定性的前瞻性新兴产业。
“大力培育未来产业已成为引领科技进步、带动产业升级、开辟新赛道、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选择。”全国政协常委、致公党中央副主席、全国妇联副主席、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中国电子学会理事长徐晓兰说。
她认为,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尤其要加快关键技术突破,加强前沿技术多路径探索、交叉融合和颠覆性技术供给,培育重点硬核产品;坚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协同发展,产学研用金深度融合,加速科技成果熟化,丰富拓展应用场景;加快构建更加灵活、完善的金融财税政策和投融资机制,开展人才基地规划与建设,引进科技领军人才和顶尖科学团队,助力大湾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围绕人才交流、技术合作、标准制定和产业体系建设等加深国际协同创新,共建开放合作生态。
中国工业合作经济学会理事长张季提到,以具身智能为代表的未来产业是具有战略性、引导性、颠覆性的前瞻性新兴产业,是重塑全球科技创新版图与产业经济地理格局的先导力量,大力推动具身智能产业发展有助于推进人机共生领域革命性变革,对于提升我国产业竞争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全国政协常委、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原党组书记、书记处第一书记尚勇表示,未来产业多源自于原始性、颠覆性创新,创新人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时,未来产业遵循爆炸式成长和集群式生长的规律,需要风险投资等资本市场的强烈驱动。培育未来产业时,政府应减少直接干预,更加聚焦于营造优良创新生态的主责。
在全国政协常委、教育部原副部长孙尧看来,近年来,我国人才培养的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在未来产业发展中,高校应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与企业加深合作,助力成果转化。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