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创新成效仍是期待--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股票频道

券商创新成效仍是期待

李国鹏

2013年05月09日08:19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手机看新闻

  2013年证券公司创新发展研讨会已于日前召开。与去年不同的是,今年的大会阵容缩水,规格下降,而新任证监会主席肖钢未出席会议则更增添了市场对业界的诸多猜想。然而,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是,去年研讨会上落成的券商创新“十一条”,实际落实情况与预期仍存较大差距。

  据此,我们也许不难理解今年研讨会出现的“面子”问题。好在从日程安排来看,今年研讨会上多位发言人的演讲主题均围绕风险防控展开。深交所总经理宋丽萍强调了近期债券市场暴露的问题。宋丽萍表示,中介机构的客户管理职能不能忽视,要注意防范利益输送的可能性。下一步,监管部门将加大对证券公司的检查力度,使之成为证券公司风险防范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上交所方面则提出,中小企业私募债抵押物价值至少能覆盖债券的本金,最好达到1.5倍以上。

  某种程度上来讲,这种方式也是一种进步。相比于去年研讨会内容涉及新型营业部创立、允许券商代销金融产品、拓宽券商资金应用范围、简化监管审批程序等券商行业重大制度变革的一系列话题,今年研讨会的内容则更加具体、细化。比如,此次研讨会强调的风险控制就是去年研讨会后与“十一条”配套的6项措施(主要涉及券商资产管理业务、经纪业务和风险控制三大方向)内容之一。

  结果表明,今年的券商创新发展研讨会没有像去年那样推出重磅政策,而是务实地强调风险控制的重要性。当然,它是在券商资管规模急剧膨胀等现实状况下的结果,也是券商业务创新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

  事实上,近一年来的券商创新仍然处于粗放阶段,且多数创新只是停留在文件上,而真正触及核心的创新鲜有所闻。

  应该说,截至目前,券商创新发展的路线图仍不够清晰,尤其在各项配套政策和措施没有正式出台的情况下,各家券商眼下所采取的策略也还很不成熟,而且各打各的算盘。

  具体表现在,不少区域,中小券商变革动力不足,仍在继续做通道服务业务,而这种模式处于金融市场运行价值链的最末端,有可能被市场边缘化,或被其他金融企业吞没。

  近两年,虽然有部分上市且募集了大量资金的券商正谋划依托资本金实力,以多种方式和渠道创造收益,不过其所承担的风险也随之增加,且原有的客户资源可能得不到充分利用。

  其实,自去年监管层“松口”以来,券商们就开始放大胆子想着如何创新产品,有些甚至打擦边球,只要监管层不叫停,产品越界就变成创新。于是,券商资管的投资范围大为拓宽,各类创新产品争相涌现。其中,海通证券的创新OTC产品就是大胆创新的一个例子。尽管海通证券的行为遭到了“棒杀”,但是事实表明,很多券商的盈利基本都来自于固定收益,而传统业务和自营业务早已变了味道。有的券商拿着股民的钱甚至自营的钱去买银行理财产品;有的券商直接把网购列入了创新范畴。由此看来,这样的创新,已经离券商的本质越来越远。

  在此背景下,监管层即便对自去年开始的券商创新改革思路有所转变也属正常,而对券商创新产生扑朔迷离的态度自然也是情理之中了。所以,此次研讨会多次着重强调券商创新与风控并重,尤为关注券商创新中隐含的风险、内部风控制度的建设,而只有改变思维模式才可能出现质量更高的、实质上的创新。

  按照常理,对于国内券商来说,把握创新的监管尺度并不是一件难事,关键在于这种创新是否有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是否合规,而不仅仅是看能谋多少利益。券商创新这把双刃剑在国内券商的手上是玩得游刃有余还是断臂自残,取决于证券公司自身的风控战略。如何在调动行业创新激情的同时,提高风控意识,在两者之间取得平衡,考验着监管者和从业者的智慧。

(责编:吕骞、杨波)

相关专题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