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证监会和央行都不是“奶妈”--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股票频道

  

人民日报:证监会和央行都不是“奶妈”

高云才

2013年06月25日07:44    来源: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救市”和“托市”都是扬汤止沸之举,不是帮了股市,而是害了股市,只会加剧资本市场的“积贫积弱”,而丝毫无益于一个完善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建设

  尽管经济增速放缓,但经济持续增长的基本面仍坚如磐石。在这样一个背景下,“6·24”大跌让人“惊悚”,耐人寻味。人们不禁要问,这资本市场究竟怎么了?

  首先,中断了9个月的IPO或将重启,构成资本市场的巨大利空。其次,今年以来我国持续的信贷紧缩,使资本市场出现了“钱荒”。另外,美联储暗示,可能淡出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构成了中国资本市场外围环境的巨大压力。三重因素的叠加,股市自然急挫。随着市场恐慌情绪的蔓延,股市还存在着进一步下探的趋势。

  按理,股市涨涨跌跌,当属正常,无需更多关注。为什么我国股市的持续下跌会引来各方面强烈的关注呢?深层次的原因,是资本市场制度设计上存在着缺陷。作为直接融资手段,我国资本市场的创建,为实体经济增添了直接融资手段,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但由于资本市场在制度设计的一开始,就在不合格上市公司退市的细则上缺乏合理设计,使得中国股市犹如一个巨大的“貔貅”,只吃进,不排出,形成了难以治愈的“肠梗阻”。在全社会股市投资量增长不及上市公司市值增长量的前提下,股市持续不断的下跌,就是必然的趋势。倘若大盘悬崖式下跌和缓坡式下跌交错形成固化局面,就会使股市最终丧失直接融资功能。这个结局,又恰恰与我们建设完善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制度背道而驰。

  当前,中国股市面临着两难困局。一难在“进”。上市公司入市,在现行发行制度下,常常是市盈率高,发行价高,圈钱效应突出。在一级市场吃尽了二级市场的投资利润前提下,投资二级市场,缺乏吸引力。二难在“出”。不合格上市公司一旦退市,会损害诸多投资机构和中小投资者利益。特别是一些小股民,难以承受上市公司退市的巨大损失。

  因此,监管部门一方面要严格发行制度,让真正业绩优良、值得在二级市场投资的上市公司入市;另一方面要推动投资者教育,让所有投资者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投资的无限风险和无限收益是并存的,在此基础上,大力淘汰不合格上市公司,给中国资本市场营造出真正的“碧水蓝天”。如此,资本市场的价格曲线表现才会真正的随供求关系变化而变化,更多的资金才会进场,追逐更好业绩的上市公司,资本市场才会真正获得健康的发展,直接融资手段才真正可持续,投资者收益才真正可持续。

  面对当期行情,有人建言,请证监会立即救市,明确无限期停止IPO、暂停融券卖空交易、将禁售期一律延长六个月;请央行开闸放水救市,向市场释放流动性;请汇金、中投等中央金融机构托市,牵头成立平准基金进场托市……其实,证监会不是股市的“奶妈”,央行也不是。这些所谓的“救市”和“托市”之举,不是帮了股市,而是害了股市。如此“救市”和“托市”,都是扬汤止沸之举,只会加剧资本市场的“积贫积弱”,而丝毫无益于一个完善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建设。

 

 

(责编:吕骞、杨波)

相关专题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